最近在寵物圈掀起一股新風潮,就是飼養giant malaysian katydid pet!這種來自熱帶雨林的巨型紡織娘,體長可達15公分,翠綠色的翅膀配上修長觸角,放在手上根本像會動的寶石。雖然台灣比較少見,但其實牠們比想像中更適合當寵物,特別是對想嘗試非主流寵物的朋友來說,是個很有趣的選擇。
先來看看這種昆蟲的基本資料吧:
特徵 | 詳細說明 |
---|---|
學名 | Siliquofera grandis / Stilpnochlora couloniana(不同亞種) |
原生地 | 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熱帶雨林 |
成蟲壽命 | 約6-8個月(若從若蟲開始飼養可觀察完整生命周期) |
食物 | 桑葉、芭樂葉、玫瑰花等新鮮葉片(每日更換) |
特殊習性 | 夜行性、擅長擬態樹葉、雄蟲會發出清脆鳴叫 |
養過的朋友都知道,這種紡織娘最迷人的就是牠的「存在感」。不像小蟋蟀轉眼就找不到,牠們停在枝條上的姿態優雅得像藝術品。我認識的飼主阿凱就說,每天下班最期待開燈那刻,看牠緩緩從葉片背面探出頭來,莫名有種治癒感。而且牠們對環境要求不算高,30x30x45cm的網籠就能住得很舒服,記得放些樹枝讓牠攀爬,底部鋪廚房紙巾方便清理。
食物方面算是超級省錢,陽台種棵桑樹就能長期供應。有次我忘記買葉子,臨時摘了超市賣的有機蘿蔓生菜,沒想到牠也吃得津津有味。不過要注意避免農藥殘留,最好把葉片浸泡清水半小時。溫度維持在25-30度最理想,冬天用加熱墊保溫即可,比養爬蟲類簡單多了。
如果想找特別的個體,現在有些專業蟲商引進「藍翅型」變異種,在燈光下翅膀會泛著金屬光澤。不過價格會比普通綠色型高2-3倍,建議新手先從基本款開始養。繁殖也不算太難,母蟲會把卵產在樹皮縫隙,保持濕度約兩個月就能看到迷你版若蟲孵化,看著牠們每次蜕皮長大的過程超有成就感!
最近在寵物飼養圈掀起一股大馬巨型螽斯熱潮,這種體型驚人的昆蟲讓不少人心動想養。什麼人適合養大馬巨型螽斯?新手飼養前必看這篇就來幫大家分析,畢竟這種特殊寵物不是人人都適合,養之前一定要先做好功課啊!
首先你要能接受牠們的外型,大馬巨型螽斯體長可達15公分,六隻帶刺的長腿加上巨大翅膀,看起來確實有點嚇人。如果你本身怕蟲或家人會尖叫抗議,那真的不建議飼養。再來是時間問題,雖然不用像貓狗那樣天天陪玩,但每天要花10-15分鐘清理飼養箱、更換食物,還要定期噴水保持濕度,懶人可能撐不過一個月就放棄了。
飼養環境也是重點,這種熱帶昆蟲需要穩定的溫濕度控制。以下是基本設備需求表格:
設備項目 | 規格要求 | 備註 |
---|---|---|
飼養箱 | 至少30x30x45cm | 通風良好且防逃脫 |
溫度 | 維持25-30°C | 冬天需加熱墊 |
濕度 | 60-80% | 每天噴水2-3次 |
底材 | 椰纖土或無菌土 | 厚度至少5公分 |
食物 | 新鮮水果、蔬菜、專用飼料 | 避免農藥殘留 |
經濟考量也很現實,初期設備投入約2000-3000台幣,後續每個月的食物、耗材費用大概500-800元。最麻煩的是如果螽斯生病,台灣能看昆蟲的獸醫很少,醫療資源相對有限。建議新手先從普通螽斯開始養,熟悉基本飼養技巧再挑戰巨型品種會比較保險。
另外要注意的是牠們的壽命,成體大約能活6-8個月,雖然不算長但這段期間的照顧一點都不能馬虎。特別是脫皮階段特別脆弱,需要保持環境安靜避免干擾。有些人會覺得「不過就是隻蟲幹嘛這麼費心」,但既然決定要養就該負起責任,這點心態真的很重要!
最近在台灣的昆蟲愛好者圈裡,大馬巨型螽斯什麼時候最活躍?日夜習性解析成為熱門話題。這種來自馬來西亞的巨型昆蟲,其實在台灣的寵物市場也越來越常見,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牠們的活動時間和日常習性,讓想飼養的朋友更了解這個特別的小傢伙。
大馬巨型螽斯是典型的夜行性昆蟲,這點跟台灣常見的蟋蟀很像。白天牠們通常會躲在陰暗潮濕的角落休息,像是樹皮下、落葉堆或是飼養箱裡的遮蔽物後面。等到太陽下山後,大約晚上7-8點開始,就會聽到牠們發出特有的鳴叫聲,這時候也是牠們最活躍的時段。有趣的是,這種螽斯的活動高峰期會一直持續到凌晨2-3點,比很多人想像的還要晚。
時間段 | 活動狀態 | 行為特徵 |
---|---|---|
08:00-18:00 | 休息期 | 靜止不動,偶爾調整位置 |
18:00-20:00 | 開始活動 | 發出試探性鳴叫,開始覓食 |
20:00-03:00 | 活躍期 | 頻繁鳴叫、進食、交配 |
03:00-08:00 | 逐漸安靜 | 活動減少,準備休息 |
飼養大馬巨型螽斯的朋友要注意,牠們對光線非常敏感。白天如果環境太亮,牠們會顯得焦躁不安,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牠們”白天都不動”。建議飼養箱要放在光線較暗的地方,或是用遮光布蓋住一部分。另外,溫濕度也會影響牠們的活躍程度,最適合的溫度是25-28度,濕度保持在70-80%左右,在這樣的環境下牠們的夜間活動會特別頻繁。
說到覓食行為,大馬巨型螽斯在夜間會變得特別積極。牠們會用強壯的大顎啃食各種植物,特別偏愛桑葉、芭樂葉這類台灣常見的樹葉。有些飼主會發現,到了晚上10點左右,飼養箱裡的葉子會被啃得特別厲害,這就是牠們晚餐時間到了。有趣的是,雖然是夜行性,但如果環境夠暗,白天偶爾也能看到牠們偷偷摸摸地吃東西,只是動作會比晚上慢很多。
最近有唔少蟲友問:「養大馬螽斯要注意哪些事?5個飼養小秘訣」,其實呢種來自東南亞嘅大型螽斯雖然好養,但都有啲細節要特別留意。首先最重要嘅係溫度控制,大馬螽斯係熱帶品種,最怕凍親,特別係冬天一定要保持25-30度,可以用加熱墊或者保溫燈,記住溫度唔好低過20度,否則佢哋會冇精神甚至拒食。
第二個重點係空間要夠大,因為成蟲可以長到10cm以上,建議用至少30x30x45cm嘅飼養箱。箱內要放樹枝同植物俾佢哋攀爬,底部鋪椰磚土或者水苔保持濕度。記得每日噴水1-2次,濕度維持喺60-80%最理想,太乾會令佢哋脫皮困難。
餵食方面,大馬螽斯係雜食性,可以準備以下食物:
食物類型 | 推薦選擇 | 注意事項 |
---|---|---|
植物類 | 桑葉、玫瑰花瓣、蘋果 | 要洗乾淨避免農藥 |
動物蛋白 | 麵包蟲、蟋蟀 | 每週2-3次補充營養 |
其他 | 蜂蜜水、狗糧 | 少量當點心 |
另外要特別注意嘅係,大馬螽斯嘅若蟲期好長,通常要6-8個月先會羽化成蟲,期間要確保食物充足同環境穩定。成蟲後嘅壽命大約3-6個月,如果想繁殖,要準備產卵土同保持高濕度。最後提醒,雖然佢哋性格溫馴,但都有可能會咬人,尤其係用手餵食嗰陣要小心,最好用夾子代替直接用手。
飼養過程中要定期清理殘留食物同排泄物,避免滋生蟎蟲。如果發現螽斯經常磨擦腳部或者不停整理觸鬚,可能係環境太乾或者有寄生蟲,要立即檢查同處理。記住呢幾點,你就可以輕鬆享受飼養大馬螽斯嘅樂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