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27 9 月, 2025

土壤缺硼怎麼辦?農友必看的作物健康指南

最近有農友發現自家作物長得怪怪的,葉片變厚、果實畸形,這很可能是土壤缺硼造成的問題。硼雖然是微量元素,但對植物生長超級重要,特別是在開花結果階段,缺硼會直接影響收成品質。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的觀察重點和改善方法。

先來看看作物缺硼時會出現哪些症狀,這樣大家才能及早發現問題。最明顯的就是新長出來的葉片會變厚變脆,葉緣捲曲,嚴重的話頂芽甚至會壞死。果樹類像是柑橘、葡萄,缺硼時果實會長得歪七扭八,果皮變厚;蔬菜類如花椰菜、蘿蔔,則可能出現空心或黑心的狀況。這些都是土壤硼素不足的警訊,農友們要特別注意。

作物種類 缺硼常見症狀 好發時期
果樹類 果實畸形、果皮增厚 開花至結果期
葉菜類 新葉捲曲、生長點壞死 生長中期
根莖類 根部空心、黑心 塊根膨大期

要改善土壤缺硼問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補充硼肥。市面上常見的硼肥有硼砂、硼酸等,施用時要特別注意用量,因為硼的需求量很少,過量反而會造成毒害。一般建議每公頃施用1-2公斤的硼砂就足夠了,可以跟基肥一起施入土壤,或是用葉面噴施的方式補充。記得噴施時間要避開中午高溫時段,最好選在清晨或傍晚進行。

除了直接施肥,平時也可以透過土壤管理來預防缺硼。像是多施用有機質肥料,改善土壤結構,讓硼元素更容易被作物吸收。另外要注意土壤酸鹼度,過酸或過鹼的土壤都會影響硼的有效性,最適合的pH值大約在5.5-6.5之間。如果發現土壤太酸,可以適量施用石灰來調整,但記得石灰和硼肥要分開施用,避免產生化學反應降低肥效。

土壤缺硼

農民如何判斷土壤缺硼?這些徵兆要注意。硼雖然是植物生長所需的微量元素,但對農作物的健康影響可不小!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田間實用的觀察技巧,讓你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土壤缺硼的問題。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看作物生長狀況。缺硼的植株通常會出現「頂芽壞死」的現象,新長出來的葉子會變厚、變脆,甚至捲曲畸形。像是十字花科的蔬菜(如高麗菜、花椰菜)會出現「空心症」,蘿蔔則可能產生「黑心病」。果樹方面,柑橘類會出現果皮變厚、汁囊萎縮的情況,這些都是很典型的缺硼症狀。

除了觀察植株外觀,土壤本身的特性也很重要。一般來說,砂質土壤、酸性土壤(pH值低於5.5)或有機質含量低的田地比較容易缺硼。如果長期大量使用化學肥料,或是遇到乾旱季節,也會加劇硼元素的流失。建議農友可以特別注意這些高風險地塊。

這邊整理幾個常見作物的缺硼特徵給大家參考:

作物種類 缺硼主要症狀
果樹類 新梢頂端枯死、果實畸形、果皮增厚
十字花科蔬菜 莖部空心、生長點壞死
根莖類作物 根部出現褐色病斑、裂開
豆科植物 花而不實、莢果發育不良

另外要提醒的是,有些缺硼症狀會跟其他營養缺乏或病害混淆。比如葉片黃化可能是缺氮,而新葉畸形也可能是病毒病。建議可以配合土壤檢測,或是進行葉面噴施硼肥試驗來確認。田間管理時也要注意,硼肥施用過量反而會造成毒害,通常每公頃用量控制在1-2公斤就足夠了。

什麼作物最容易受到缺硼影響?專家解析

最近好多農友都在問,到底哪些作物特別怕缺硼?其實啊,硼雖然是微量元素,但對某些作物來說超級重要,缺一點點就會出問題。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專家怎麼說,還有哪些作物要特別注意補充硼肥。

首先要知道,硼跟作物開花結果關係很大。像是十字花科的蔬菜就特別敏感,高麗菜、花椰菜這些,缺硼的時候會出現莖部空心、花球變褐的狀況,嚴重影響賣相。果樹類的話,蘋果、梨子也很需要硼,缺硼會導致果實畸形、果肉木栓化,農民朋友最怕遇到這種情況。

作物類別 缺硼常見症狀 建議防治方式
十字花科蔬菜 莖部空心、花球褐變 基肥添加硼砂,花期葉面噴施
果樹(蘋果/梨) 果實畸形、木栓化 開花前土壤施用,配合葉面肥
豆科作物 頂芽枯死、結莢不良 播種時拌種,生長期追肥
根莖類作物 根部裂開、內部褐變 種植前土壤檢測,適量補充

另外像是花生、大豆這些豆科作物也很需要硼,缺硼的時候會看到頂芽枯死、開花少而且結莢不良。根莖類的作物像是甜菜、蘿蔔,缺硼會讓根部裂開,裡面出現褐色的壞死組織,這種情況在砂質土壤特別容易發生。專家建議,這些敏感作物最好在種植前先做土壤檢測,看看硼含量夠不夠。

講到施肥方法,不同作物也不太一樣。葉菜類可以用葉面噴施,效果快又省肥料。果樹的話就要注意,硼在土壤裡容易流失,最好分次施用,特別是在開花前這個關鍵期一定要補夠。現在市面上也有好多含硼的複合肥料,使用起來更方便,農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種的作物來選擇適合的產品。

土壤缺硼

為什麼台灣某些地區特別容易土壤缺硼?這個問題其實跟台灣的地理環境和農業習慣有很大關係。台灣是個多山多雨的島嶼,加上農民長期種植特定作物,導致某些區域的土壤特別容易流失硼元素。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背後的幾個主要原因,讓農友們更能掌握土壤狀況。

首先,台灣的降雨量實在太豐沛啦!尤其是中南部山區,一年到頭都在下雨,這些雨水會把土壤中的水溶性養分(包括硼)沖刷掉。而且台灣地形陡峭,土壤更容易被雨水帶走。另外,高溫多濕的環境也會加速有機質分解,讓硼元素更難留在土壤裡。這就像我們洗米的時候,營養素會跟著洗米水流掉一樣的道理。

再來看看不同地區的土壤特性。台灣東部的土壤多半是酸性較強的紅土,這種土壤本來就比較難留住硼元素。而西部沿海地區因為長期種植水稻,農民習慣大量灌溉,硼元素也會隨著水分流失。下面這個表格可以清楚看到台灣幾個主要農業區的土壤特性:

地區 主要土壤類型 pH值範圍 缺硼風險
嘉南平原 沖積土 6.5-7.2
花東縱谷 紅土 5.0-6.0
台中盆地 黏土 6.0-7.0 中高
屏東平原 砂質土 5.5-6.5

最後要說的是耕作習慣的影響。台灣農民很愛種高經濟作物像是茶葉、柑橘、鳳梨這些,偏偏這些作物都是「吃硼大戶」。長期下來土壤裡的硼都被作物吸光光,又沒有適當補充,自然就會缺硼啦!而且現在很多農友為了追求產量,過度使用氮磷鉀肥料,反而忽略了微量元素的重要性,這也會讓缺硼問題越來越嚴重。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