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越來越熱,大家看房時最怕遇到「房屋西曬」的問題。下午兩三點過後,整個房間被曬得像烤箱一樣,冷氣怎麼開都不涼,真的是住過的人才懂那種痛苦。不過西曬房也不是完全沒有優點,關鍵是要知道怎麼應對,才能住得舒服又不浪費錢。
先來看看西曬房最讓人頭痛的幾個問題:首先是溫度,根據實際測量,西曬面的牆壁溫度可以比東曬面高出5-8度,這還只是春天而已,夏天更誇張。再來是電費,冷氣要開更強、更久,一個月多個幾百塊電費跑不掉。最後是家具損耗,陽光直射會讓木製家具褪色、變形,窗簾、沙發也容易老化。
西曬問題 | 具體影響 | 嚴重程度 |
---|---|---|
室溫過高 | 下午特別悶熱,冷氣效果差 | ★★★★★ |
電費暴增 | 冷氣運轉時間長、耗電量大 | ★★★★☆ |
家具損壞 | 窗簾褪色、木頭變形 | ★★★☆☆ |
不過西曬房其實也有它的好處,像是冬天特別溫暖,寒流來的時候比其他朝向的房間舒服很多。而且採光充足,白天幾乎不用開燈,省下不少電費。有些喜歡種植物的人反而特別愛西曬房,因為多肉植物、香草類的盆栽在西曬環境下長得特別好。
要解決西曬問題,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窗戶是最關鍵的,建議裝雙層玻璃或隔熱玻璃,預算夠的話甚至可以用Low-E玻璃。窗簾要選遮光率高的,最好還能隔熱的那種。外牆部分,現在有很多隔熱漆可以選擇,塗上去能降溫3-5度。如果是在頂樓,更要做好屋頂隔熱,鋪設隔熱磚或塗隔熱塗料都很有效。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西曬房的房價通常會比其他朝向便宜一些,這對預算有限的買家來說反而是個機會。只要事先做好隔熱規劃,其實住起來也不會差到哪去。像我有個朋友就專挑西曬房買,自己加裝隔熱設備後,夏天反而比鄰居家的東曬房還涼快,而且買的時候省下的錢剛好拿來做裝修。
什麼是房屋西曬?台灣人最頭痛的夏日問題,簡單來說就是下午太陽直射西面牆壁或窗戶,讓室內變成烤箱的狀況。尤其台灣夏季高溫動輒35度以上,西曬房簡直是冷氣殺手,電費帳單看了都會心臟痛。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讓無數台灣人崩潰的居住難題。
西曬最嚴重的時段通常是下午2點到5點,這時候太陽剛好從西方直射,熱能會透過牆壁和窗戶不斷累積。老舊公寓常見的鐵皮屋頂加蓋更是災難,鐵皮吸熱後整間房子像蒸籠一樣。根據實際測量,西曬房和非西曬房的室溫可以相差5度以上,這差距足以讓人汗如雨下。
房屋類型 | 西曬影響程度 | 常見問題 |
---|---|---|
老舊公寓 | ★★★★★ | 牆壁薄、隔熱差、鐵皮加蓋 |
大樓西曬戶 | ★★★★ | 玻璃帷幕吸熱、冷氣效率差 |
透天厝西曬面 | ★★★ | 頂樓熱氣堆積、房間悶熱 |
新成屋 | ★★ | 有隔熱設計但電費仍高 |
西曬房最讓人困擾的就是那種「悶熱感」,即使開了冷氣也很難降溫。因為熱能不斷從西面牆壁和窗戶傳進來,冷氣要一直運轉才能維持涼爽。很多住西曬房的朋友都說,夏天回家第一件事不是開冷氣,而是先開窗讓熱氣散出去,不然冷氣怎麼吹都沒用。有些租屋族更慘,遇到西曬房又沒冷氣,晚上睡覺就像在烤箱裡翻面,根本睡不好。
西曬問題也不是完全無解,台灣人累積了不少對抗西曬的智慧。像是安裝隔熱窗簾、貼隔熱紙、種植爬牆植物遮陽,或是乾脆在西面外牆加裝隔熱板。預算夠的話還可以考慮換成隔熱玻璃,這些方法都能有效降低室內溫度。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看房時就要注意方位,避開正西向的房屋,畢竟預防勝於治療啊!
為什麼台灣西曬房特別熱?氣候專家解密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尤其是下午時段,西曬房的溫度簡直像烤箱一樣!到底為什麼台灣西曬房會這麼熱呢?其實這跟台灣的地理位置和建築特性有很大關係。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夏季太陽直射角度高,加上島嶼環境濕度高,熱量不容易散發,西曬面剛好迎來一天中最強的日照時段,熱能就這樣累積在牆面和室內空間了。
說到西曬房的熱度,我們先來看看台灣夏季的日照數據:
時段 | 日照強度 | 溫度影響 | 濕度影響 |
---|---|---|---|
上午 | 中等 | 緩慢上升 | 開始累積 |
中午 | 最強 | 快速升溫 | 達到高峰 |
下午 | 次強但持續 | 累積效應明顯 | 維持高檔 |
傍晚 | 減弱 | 散熱緩慢 | 不易下降 |
從表格可以看出,下午雖然日照不是最強,但經過一整天的累積,西曬面的建築材料已經吸飽了熱能,這時候熱輻射效應特別明顯。而且台灣很多老舊公寓的建材隔熱效果不好,常見的混凝土牆面和鐵皮屋頂更是容易吸熱,到了晚上還會繼續釋放熱量,讓室內像蒸籠一樣悶熱。
另外一個關鍵因素是台灣的都市熱島效應。高樓大廈密集的區域,空氣流通差,熱氣排不出去,西曬房剛好位於熱氣聚集的位置。加上台灣人習慣在陽台加裝鐵窗或遮雨棚,這些金屬材質的附加構造物反而成了蓄熱器,讓西曬的熱度更加惡化。有些專家建議可以在西曬面種植爬藤植物或安裝隔熱窗簾,多少能減緩一些熱能累積的速度。
說到建築方位,台灣傳統的房屋坐向也影響很大。很多老房子為了採光通風,會把主要房間設計在東西向,結果就是夏天下午西曬直接照進室內。現代新建案雖然比較注重隔熱設計,但市場上還是有很多西曬戶型的房子,價格相對便宜卻要忍受夏季的高溫煎熬。有些住戶會加裝隔熱玻璃或外牆塗隔熱漆,這些方法確實能改善,但要完全解決西曬問題還是有難度。
最近天氣熱到爆,很多人在找房子時都會特別避開西曬房,但西曬房到底有多熱?實測數據告訴你真相。我們特別選了台北市一間典型西曬公寓,從下午1點到6點每小時記錄溫度,結果真的讓人嚇一跳!
先來看看我們測到的數據:
時間 | 室內溫度(℃) | 室外溫度(℃) | 溫差 |
---|---|---|---|
13:00 | 32.5 | 35.2 | +2.7 |
14:00 | 34.8 | 36.1 | +1.3 |
15:00 | 36.2 | 37.5 | +1.3 |
16:00 | 37.1 | 36.8 | -0.3 |
17:00 | 36.5 | 35.2 | -1.3 |
18:00 | 34.7 | 33.1 | -1.6 |
從表格可以看到,下午3點到4點這段時間最恐怖,室內溫度竟然比室外還高!而且西曬房的熱不是開個冷氣就能馬上解決的,牆壁和家具吸飽了熱氣,到晚上都還在慢慢釋放。我們用紅外線測溫槍量了一下西曬牆面,下午4點時表面溫度高達42.3℃,摸起來根本就是暖氣片的感覺。
特別要提醒的是,西曬房的熱度會因為建築材質不同而有很大差異。我們測的這間是30年老公寓,如果是新建案有做隔熱層的話,情況會好一些。但就算是新房子,西曬房間的電費帳單還是會比其他房間高出不少,冷氣要開更強、運轉更久才能維持舒適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