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台灣農友開始嘗試何首烏 種植,這種傳統中藥材不僅藥用價值高,種起來也比想像中簡單。何首烏在台灣其實有原生種,適應本地氣候的能力很不錯,尤其適合中低海拔山區種植。它的塊根長得特別,有些還會呈現人形,老一輩都說這種特別補,對頭髮保養也很有幫助。
種何首烏最關鍵是要掌握好環境條件。它喜歡半陰半陽的環境,太曬反而長不好。土壤最好選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pH值控制在5.5-6.5最理想。台灣夏季颱風多,記得要做支架讓藤蔓攀爬,不然容易被風吹壞。下面是幾個重要種植條件的整理:
種植條件 | 建議參數 | 注意事項 |
---|---|---|
光照 | 50-70%遮陰 | 幼苗期需更多遮陰 |
土壤 | 疏鬆砂質壤土 | 避免黏土易積水爛根 |
溫度 | 20-30℃ | 冬季低於10℃生長停滯 |
水分 | 保持濕潤不積水 | 夏季需增加澆水頻率 |
繁殖方式主要有兩種:扦插和種子。扦插比較快,選1-2年生健壯藤條,剪成15-20公分帶2-3個芽眼,斜插進土裡約2/3深度。種子繁殖要先用溫水浸泡24小時,發芽率會提高很多。台灣中南部可以在3-4月種,北部建議等到4月底比較穩。
病蟲害管理算是比較輕鬆的,主要注意蝸牛和蛞蝓吃嫩葉,還有偶爾會出現的葉斑病。有個小秘訣是種的時候在周圍撒些咖啡渣或蛋殼粉,既能防蝸牛又能當肥料。肥料用有機堆肥就很夠了,每個月追肥一次,不要太濃免得只長葉子不長根。
採收時間要看用途,藥用通常要種3年以上,塊根才會夠肥厚。如果是自己要泡茶或做藥膳,種2年左右的嫩根其實香氣更足。挖的時候要小心別傷到根皮,破皮容易發霉。台灣有些農場會把何首烏和短期作物間作,像是種些地瓜葉或空心菜,這樣前期也能有點收入。
台灣農友最愛種的何首烏品種有哪些?這個問題其實牽涉到台灣在地種植習慣跟市場需求。何首烏在台灣算是蠻常見的中藥材,農友們主要會根據生長特性跟經濟價值來選擇品種,畢竟種下去就是要顧好幾年,選對品種真的差很多。
先講最普遍的台灣本土何首烏,這個品種適應力超強,從平地到海拔1,000公尺都能種,而且比較不怕台灣常見的颱風跟豪雨。葉子呈現心形,塊根長得慢但藥效成分高,很多老一輩的農友特別愛種這個,雖然收成要等比較久,但價格相對穩定。另外還有大葉何首烏,這個品種葉片超大,光合作用效率好,塊根長得比較快,大概3-4年就能收成,年輕一代農友蠻喜歡的,因為資金周轉比較快。
品種名稱 | 生長週期 | 適應海拔 | 主要特色 |
---|---|---|---|
台灣本土何首烏 | 5-7年 | 0-1000m | 耐候性強、藥效成分高 |
大葉何首烏 | 3-4年 | 0-800m | 生長快速、葉片大產量高 |
紅藤何首烏 | 4-6年 | 200-600m | 藤莖呈現紅色、觀賞價值高 |
最近這幾年紅藤何首烏也開始流行起來,它的藤莖會呈現漂亮的紅色,除了藥用之外還能當觀賞植物賣,有些休閒農場會特別種來吸引遊客。不過這個品種對環境要求比較高,太熱或太冷都長不好,通常要種在中海拔山區比較適合。農改場也有推廣幾種改良品種,像是台農一號,結合了快速生長跟高藥效的優點,但種苗價格比較貴,小農可能要考慮成本問題。
講到種植細節,台灣農友最在意的是何首烏的病害問題,特別是根腐病跟白絹病。不同品種的抗病性也不太一樣,像本土種雖然長得慢,但比較少生病,大葉種就要特別注意排水跟通風。現在很多農友會混種不同品種來分散風險,畢竟中藥材價格波動大,這樣做比較保險。
何時才是種植何首烏的最佳季節?台灣農友必看攻略
最近好多朋友在問「何時才是種植何首烏的最佳季節?」其實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為種對時間直接影響到後續的生長狀況跟藥效品質。在台灣這種亞熱帶氣候,種植何首烏真的要看準時機,不然很容易遇到颱風季或是太熱太冷的問題。
根據我們訪問多位台灣在地種植達人的經驗,何首烏最適合在春季3-4月和秋季9-10月這兩個時段種植。春季種的話,剛好可以避開夏季的酷熱,讓植株有足夠時間紮根;而秋季種的話,就能趕在冬天來臨前讓根系發展完整。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北部跟中南部的最佳種植時間會有點差異,因為氣溫變化不太一樣。
地區 | 最佳春季種植時間 | 最佳秋季種植時間 | 注意事項 |
---|---|---|---|
北部 | 3月中旬至4月初 |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 避開東北季風 |
中部 | 3月初至3月底 | 9月中旬至10月初 | 注意午後雷陣雨 |
南部 | 2月下旬至3月中 | 9月初至9月底 | 夏季需遮陰 |
說到實際種植的時候,台灣的天氣變化真的很大,特別是這幾年氣候異常更明顯。我們建議在種之前一定要先看氣象預報,避開連續雨天或是颱風要來的時候。土壤的準備也很重要,何首烏喜歡排水好的環境,所以如果是黏土質的地,最好混些砂土或腐植土改良一下。種下去的前兩週要特別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能積水,這樣小苗才容易存活。
另外有個小技巧要分享給大家,如果是自己在家陽台或頂樓種的話,可以考慮用盆栽方式。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根據天氣變化移動位置,夏天太熱就搬到半日照的地方,冬天冷就移到陽光充足處。盆栽的土壤建議用培養土混合珍珠岩,比例大概7:3,這樣排水性會比較好。記得選大一點的盆子,因為何首烏的塊根會越長越大,空間太小會限制生長。
新手如何在家成功種植何首烏?這篇教你從零開始變達人!
最近好多台灣朋友都在問新手如何在家成功種植何首烏?其實這味中藥材比想像中更好種呢!只要掌握幾個小訣竅,就算你是完全沒經驗的種植小白,也能在陽台或庭院輕鬆收成。我自己就是從一盆小苗開始,現在已經可以分株給親友了,真的超有成就感!
首先最重要的是選對種苗,建議直接買已經發芽的幼苗來種,成功率會比用種子高很多。我都在台北建國花市或台中大里花市買,一盆大概50-80元,挑選時要注意葉片飽滿、沒有病斑的。如果想挑戰從種子開始,記得先泡溫水24小時催芽,不過發芽率大概只有6成左右,新手可能會有點挫折。
何首烏其實不太挑土壤,但排水一定要好,不然容易爛根。我的配方是這樣混的:
材料 | 比例 | 作用 |
---|---|---|
培養土 | 60% | 提供基礎養分 |
珍珠石 | 20% | 增加透氣排水 |
腐熟堆肥 | 15% | 補充有機質 |
稻殼炭 | 5% | 調節酸鹼值防病菌 |
日常照顧最關鍵的是澆水,台灣夏天熱,我通常早晚各澆一次,但會用手指先戳土確認,如果下面2公分還濕濕的就不用澆。冬天可以減少到2-3天一次。何首烏喜歡半日照,放陽台的話選早上曬得到、下午有遮蔭的位置最理想,我家的就是放洗衣機旁邊那個角落,長得特別好。
施肥部分我都是自製有機肥,用洗米水+過期豆漿發酵後稀釋來澆,每個月再加一點點海藻粉。記得不要用太多化學肥料,會讓葉子長太大但根部反而長不好。大概種8-10個月就可以收成了,挖的時候要小心別傷到塊根,留一些在土裡它還會繼續長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