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19 8 月, 2025

樓梯數量與建築法規的那些事

大家有冇諗過,點解每棟建築嘅樓梯數量都唔一樣?其實呢啲都係跟返台灣嘅《建築技術規則》來設計㗎。尤其係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七節,就專門規範咗樓梯、欄杆同坡道嘅標準,確保大家行得安全又舒服。

一般嚟講,樓梯嘅數量同設計會根據建築物嘅用途、高度同容納人數來決定。例如住宅同商業大樓嘅要求就完全唔同,下面呢個表格簡單整理咗幾種常見建築類型嘅樓梯數量規定:

建築類型 樓層高度 最低樓梯數量 備註
5層以下住宅 16m以下 1座 需符合單座寬度標準
6-15層集合住宅 50m以下 2座 需設置防煙梯間
商業辦公大樓 任何高度 2座以上 依容納人數計算
公共集會場所 任何高度 3座以上 需分散設置並標示清楚

講到樓梯設計,除咗數量之外,其實仲有好多細節要注意。比如話梯級嘅高度同深度都有嚴格規定,通常要控制在16-18公分高同26-30公分深,咁先至符合人體工學,行起嚟冇咁容易攰。仲有啊,如果係超過三層樓嘅建築,法規仲會要求設置防煙樓梯間,確保火警發生時大家可以安全疏散。

另外一個好多人唔知嘅冷知識,就係樓梯嘅轉彎位都有講究㗎。根據法規,樓梯平台嘅寬度唔可以細過梯級嘅寬度,而且每段樓梯最多只能有16級,之後就要設休息平台。呢啲細節雖然睇落好瑣碎,但其實對老人家同小朋友嘅安全好重要,特別係而家台灣越來越多高齡化社區,樓梯設計真係馬虎不得。

樓梯數量

最近有朋友在問:「樓梯數量怎麼算才符合台灣建築法規?」這個問題真的蠻重要的,畢竟關係到建築安全和使用便利性。在台灣,建築法規對於樓梯的設置有明確規定,主要會根據建築物的用途、樓層高度和容納人數來決定,不是隨便想蓋幾座就蓋幾座的啦!

首先要注意的是,一般住宅和公共建築的標準就不同。像我們常見的5層樓以下公寓,法規要求至少要設置1座直通樓梯。但如果超過5層或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40平方公尺,就要增加到2座以上。這個規定是為了確保火災時有足夠的逃生路線,畢竟安全最重要嘛!

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幾種常見情況的樓梯數量規定:

建築類型 樓層高度 最少樓梯數量 備註
5層以下住宅 任何高度 1座 含地下室算1層
6層以上住宅 任何高度 2座 需為獨立逃生梯
公共建築 3層以下 2座 如學校、商場等
公共建築 4層以上 3座 需包含無障礙梯

另外很多人會忽略樓梯的寬度規定,這點也很重要喔!一般住宅的樓梯淨寬至少要75公分,公共建築則要90公分以上。如果是醫院、學校這類場所,因為人流量大,樓梯寬度會要求更寬,可能要達到120公分才符合標準。這些細節在申請建照時都會被嚴格審查,建議找專業建築師幫忙計算比較保險。

還有一個常被問到的問題是樓梯間距的規定。兩座樓梯之間的水平距離不能小於建築物對角線長度的1/3,這個是為了確保萬一發生火災時,不會因為火勢阻擋而讓兩座樓梯同時無法使用。這個計算方式比較專業,通常會需要建築師用平面圖來實際測量才準確。

最近在台北街頭閒晃時,你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為什麼老公寓的樓梯數量特別多?這些四、五層樓的老房子,常常爬起來比現在的新大樓還費力。其實這跟台灣早期的建築法規和生活方式有很大關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樓梯的秘密」。

首先要知道,1970年代以前的老公寓大多沒有電梯,當時的《建築技術規則》對樓梯設計有特別規定。為了讓住戶逃生更安全,要求每層樓的梯階高度不能超過18公分,踏面深度至少要25公分。這樣一來,同樣的樓層高度,老公寓就必須用更多階梯來達成標準。舉個實際例子:現在新建案的樓梯可能20階就能上三樓,但老公寓常常要爬到30階以上。

另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早期建築的「樓梯轉折設計」。當時為了節省空間,樓梯會做成雙跑式(中間有平台轉折),這種設計雖然讓動線更流暢,但無形中也增加了總階數。我們整理了一個簡單對照表:

建築類型 每層平均階數 梯階高度 踏面深度
1970前老公寓 14-16階 16-18cm 25-28cm
現代新建案 10-12階 18-20cm 22-25cm

除了法規因素,當年的建築工法也有影響。早期水泥預拌技術不發達,工人都是現場手工澆築樓梯,為了確保結構安全,會把梯階做得比較「保守」。而且那時候大家體力都好,爬樓梯被當成日常運動,根本沒在怕的啦!現在想想,小時候去阿嬤家要爬那個永遠走不完的樓梯,根本是童年惡夢啊~(笑)

說到這個,不得不提老公寓的「神奇空間利用」。因為樓梯佔掉很多面積,設計師會想盡辦法在梯間偷收納空間。像是我家舊公寓的樓梯下方就做了儲藏室,還看過有人把洗衣機塞在那邊。這種「螺螄殼裡做道場」的智慧,真的是台灣老建築的特色呢!

樓梯數量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大樓安全問題,特別是「大樓逃生梯數量規定有哪些要注意?」這件事真的很重要耶!畢竟遇到緊急狀況時,逃生梯可是救命關鍵。台灣的法規其實有很明確的規範,而且會根據建築物的用途、高度來決定,不是隨便蓋幾座就可以的喔。

首先要知道的是,法規主要看《建築技術規則》的規定。一般來說,住宅大樓和商業大樓的標準就不一樣,而且樓層越高要求越嚴格。像我們常看到的集合住宅,如果超過11層樓,就一定要設兩座以上的逃生梯,而且這兩座梯還要分開設置,不能都擠在同一個位置,這樣萬一發生火災才不會兩邊都被堵住。

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表格,一看就懂:

建築類型 樓層高度 最少逃生梯數量 其他要求
5層以下住宅 16公尺以下 1座 梯寬至少90公分
6-11層住宅 16-50公尺 1座 需設排煙室
12層以上住宅 超過50公尺 2座 需為安全梯且分開設置
商業大樓 任何高度 2座 每層樓需直通避難層

除了數量之外,逃生梯的設計細節也很重要。像是梯間寬度不能太窄,至少要讓兩個人可以同時通過;而且梯間一定要有防火門,平常要保持關閉狀態,這樣才能有效阻隔煙霧。另外啊,逃生梯絕對不能堆放雜物,很多管委會都會特別提醒住戶這點,因為真的看過太多人把逃生梯當儲藏室在用,這樣超級危險的!

如果是比較老舊的大樓,可能當時的法規沒現在這麼嚴格,但至少還是要符合基本的安全標準。建議大家可以去看看自家大樓的逃生梯狀況,像是照明設備有沒有正常、逃生指示標誌清不清楚,這些都是平常就要注意的小細節。畢竟安全這種事情,真的不能等到出事才來後悔啊。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