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9 8 月, 2025

說到台灣獨立遊戲圈的傳奇人物,就不得不提到许玲玲這個名字。她從2018年開始在itch.io平台發表作品,短短幾年就用獨特的美術風格和創意玩法征服無數玩家。最讓人佩服的是,她總能將台灣在地元素巧妙融入遊戲中,像是把夜市撈金魚做成迷你遊戲,或是用廟宇剪紙藝術當作關卡背景,讓國際玩家也能感受到濃濃的台灣味。

許玲玲的遊戲有個特色,就是特別擅長把簡單的機制玩出新花樣。比如她去年推出的《巷弄冒險》,明明只是個2D橫向卷軸遊戲,卻因為加入「聞得到」的互動設計(玩家要根據畫面提示想像氣味來解謎),在Steam拿到壓倒性好評。這種不按牌理出牌的創意,讓她成為 indie game 圈子裡的話題人物。

<

作品名稱 發行年份 平台 特殊成就
夜市人生模擬器 2020 入選IGF學生組最佳設計獎
巷弄冒險 2024 Steam/itch 獲選台北電玩展Indie Game Award
神明養成計畫 2022 網頁版 被紐約時報遊戲專欄報導

最近她正在籌備的新作《山神祭》更讓人期待,從開發日誌透露的訊息來看,這次要把台灣山岳信仰和roguelike玩法結合。有玩家在討論區開玩笑說,光是看許玲玲公開的角色設定圖,那些Q版土地公和會說話的巨石,就讓人想立刻預購。她總說自己的靈感來自小時候跟阿嬤去廟裡拜拜的記憶,這種把生活經驗轉化成遊戲語言的能力,正是她作品最迷人的地方。

itch.io頁面上常看到國際玩家留言問「這個台灣傳統節慶要怎麼玩」,許玲玲都會親自用英文回覆解說。她去年受訪時提到,接下來想嘗試把遊戲場景拉到台灣國家公園,像是把太魯閣峽谷做成解謎關卡,或是讓玩家在遊戲裡擔任陽明山導覽員。這種推廣台灣文化的堅持,讓她的作品總帶著特別的溫度。

许玲玲

許玲玲是誰?認識這位台灣在地創作者,這個名字最近在台灣的內容創作圈越來越常被提起。她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台灣創作者,從2018年開始在社群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觀察,用溫暖又帶點幽默的文字記錄台灣的日常點滴,慢慢累積了一群忠實粉絲。她的特色就是能把很普通的台灣生活場景,像是巷口早餐店阿伯的煎台功夫、便利商店店員的暖心舉動,寫得讓人看了會心一笑又覺得超有共鳴。

許玲玲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她總能抓住台灣人生活中的小細節,而且寫得超有畫面感。比如她寫台灣人颱風天搶泡麵的瘋狂景象,或是描述傳統市場阿嬤殺價的經典對話,都讓讀者直呼「這根本就是我媽!」她的內容之所以受歡迎,就是因為完全貼近台灣人的真實生活,不會有那種刻意美化或過度包裝的感覺。

創作特色 具體表現
在地化視角 專注台灣市井小民的生活故事
幽默筆觸 用輕鬆方式描寫嚴肅社會議題
互動性強 常舉辦粉絲投稿活動收集在地故事
多元平台經營 IG、部落格、Podcast全方位發展

除了寫文章,許玲玲這幾年也開始嘗試用不同形式說故事。她的IG限動經常分享隨手拍的台灣街景,配上幾句神來一筆的註解就讓人笑翻;Podcast則是用她特有的台灣國語腔調,聊些只有台灣人才懂的日常瑣事,像是「為什麼台灣人這麼愛排隊」、「你家拜拜都準備哪些零食」這種超接地氣的主題。她說這些靈感都來自於真實生活,只要多觀察身邊的人事物,到處都是創作素材。

隨著知名度提升,許玲玲開始跟一些台灣本土品牌合作,但她堅持只推薦自己真正用過、認同的商品。有次她在貼文裡老實說某家伴手禮「甜到螞蟻都會怕」,反而讓粉絲更信任她的真誠。現在她除了持續創作,也常受邀到大學分享如何用在地視角說好台灣故事,影響力越來越大。

許玲玲何時開始她的創作生涯?這個問題其實要從她大學時期說起。當時就讀台藝大的她,原本只是把畫畫當成課餘興趣,沒想到在2008年參加校園創作比賽獲得評審特別獎後,才真正開啟了她的創作之路。那時候的許玲玲還在摸索自己的風格,作品多以校園生活為主題,用色大膽卻帶著青澀感,現在回頭看那些早期作品,她自己都忍不住笑說「根本是黑歷史」。

隨著時間推移,許玲玲的創作風格逐漸成熟。特別是在2012年畢業後,她決定全職投入創作,這段轉變期對她來說特別重要。當時台灣的文創市集正興起,她從擺攤開始累積人氣,慢慢建立起自己的粉絲群。有趣的是,她早期最受歡迎的系列竟然是「早餐店阿姨」插畫,把台灣巷口早餐店的日常畫得活靈活現,連醬油膏的瓶身反光都細膩呈現。

年份 重要里程碑 代表作品
2008 獲校園創作比賽特別獎 《教室窗邊的午後》
2012 成為全職創作者 《早安!美芝城》系列
2015 首度舉辦個展 《巷弄裡的台灣味》
2018 跨界與茶飲品牌合作 《珍珠奶茶圖鑑》

說到創作題材的轉變,許玲玲在2015年後明顯開始關注更多社會議題。她不再只畫溫馨的日常場景,而是把台灣的街頭運動、環保議題也融入作品中。這種轉變讓她的粉絲群從原本的文青族群,擴大到更多關心社會的年輕世代。她的Instagram追蹤數也在這個時期突破10萬,成為台灣頗具影響力的插畫家之一。

近幾年許玲玲的創作更趨多元,除了持續產出插畫作品,也開始嘗試動畫製作和商品設計。2023年她甚至跨足出版界,推出首本圖文創作集《台灣日常的100種樣子》,收錄她這十多年來觀察到的台灣生活片段。從學生時代的隨興塗鴉到現在能靠創作維生,許玲玲常說這條路走得意外卻也充滿驚喜。

许玲玲

最近好多台灣網友都在問:「許玲玲都在創作什麼內容?」這位超接地氣的創作者,其實一直都在用她的方式記錄台灣的日常點滴。從巷口美食到傳統節慶,從街頭觀察到生活小智慧,她的內容就像鄰家姐姐跟你聊天一樣自然,完全沒有距離感。

許玲玲最擅長把台灣人習以為常的事物,用新鮮有趣的角度重新包裝。比如她寫傳統市場的攤販故事,會把阿婆賣菜的手勢、老闆切肉的節奏都描繪得活靈活現,讓你看文字就能聞到市場的氣味。她還會拍些短影片,記錄台灣特有的生活場景,像是廟口辦桌的熱鬧、夜市遊戲攤的吆喝聲,這些都是台灣人才懂的共同記憶。

來看看她最近創作的幾個重點方向:

內容類型 具體例子 特色
飲食文化 巷弄隱藏版小吃、辦桌菜演變 強調手作溫度與人情味
節慶紀錄 中元普渡準備、端午立蛋技巧 捕捉傳統儀式中的現代生活感
生活實用文 市場殺價密技、曬被子的時機 分享阿嬤輩流傳的智慧結晶
街頭觀察 公園阿伯下棋哲學、檳榔攤美學 發掘市井中的文化符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許玲玲很會用台灣人特有的幽默感來寫作。比如她描述夏天吃芒果青的經驗,會說「手指黏到可以當天然膠水用」,或是寫到颱風天囤泡麵的瘋狂,用「便利商店貨架比期末考的教室還空」這種比喻,讓人看了會心一笑。她的IG限動經常分享隨手拍的台灣街景,配上幾句精準的旁白,就能引發在地人的強烈共鳴。

除了文字創作,許玲玲也開始嘗試用Podcast聊台灣的職人故事。最新一集訪問了淡水老街做魚酥的老師傅,把那種「寧願少賺也要堅持手工」的倔強性格刻畫得很立體。她說這些內容的靈感都來自日常生活,只要多留意身邊的人事物,就會發現台灣處處都是創作題材。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