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醫學討論區看到有人問「vascular意思」是什麼,其實這個詞在醫學領域超級常見,簡單來說就是跟血管有關的意思啦!不管是動脈、靜脈還是微血管,只要是血管系統的都可以用vascular來形容。像我們常聽到的「心血管疾病」,英文就是cardiovascular disease,這裡的vascular就是在講血管的部分。
說到血管系統,它真的是人體超級重要的運輸網路,負責把氧氣和養分送到全身各個角落。這邊整理幾個常見的vascular相關醫學名詞,讓大家更容易理解:
英文術語 | 中文翻譯 | 簡單解釋 |
---|---|---|
Vascular system | 血管系統 | 包括動脈、靜脈和微血管的完整網絡 |
Vascular surgery | 血管外科 | 專門處理血管問題的外科領域 |
Vascular dementia | 血管性失智症 | 因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的認知障礙 |
Vascular access | 血管通路 | 醫療上進入血管系統的通道或方法 |
其實vascular這個概念在日常生活也很實用,比如說運動時常聽到要「促進血液循環」,就是在講vascular system的運作。現代人久坐不動,血管容易變得僵硬沒彈性,這也就是為什麼醫生總是叫我們要多運動,因為對vascular health真的很有幫助啊!
最近新聞報導一些政治人物健康出問題,很多都是vascular方面的疾病,像心肌梗塞或腦中風這類的。這讓我想到前陣子看過一篇報導,說某國領導人因為血管問題緊急送醫,後來才知道是長期壓力大加上飲食不正常造成的。所以啊,不管你是什麼身份,vascular health真的都不能輕忽,該做的檢查還是要定期做,該注意的生活習慣也要好好維持。
血管系統到底是什麼?一次搞懂人體循環網絡,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身體裡的「高速公路網」啦!從心臟出發,像快遞一樣把氧氣和養分送到全身每個角落,再把廢物運回來處理。這套系統精密得很,要是塞車或出問題,身體馬上就會抗議給你看。
血管主要分三種,就像不同等級的道路:
血管類型 | 功能特色 | 直徑大小 |
---|---|---|
動脈 | 從心臟送出含氧血 | 粗到細都有 |
靜脈 | 回收缺氧血回心臟 | 中等偏粗 |
微血管 | 組織間物質交換 | 比頭髮還細 |
動脈就像高速公路,管壁厚又有彈性,要承受心臟打出來的血壓。最粗的主動脈有2.5公分,差不多是吸管的粗細喔!靜脈就比較像省道,裡面有防止血液逆流的瓣膜,特別是腿部的靜脈最需要這個設計,不然站久了血液會堆積在腳底。微血管根本是巷弄等級,全身加起來有10萬公里長,可以繞地球兩圈半,超誇張的啦!
平常我們量血壓就是在測動脈的壓力,收縮壓是心臟擠血時的壓力,舒張壓是心臟休息時的壓力。這個數值會隨著血管彈性、血液黏稠度改變,像老人家血管比較硬,血壓就容易偏高。而且血管會隨著使用年限慢慢老化,所以年輕時就要少吃太鹹太油,多運動保持血管彈性,才不會年紀輕輕就「堵車」啊!
什麼時候需要特別注意血管健康?關鍵年齡大公開!其實血管就像房子的水管一樣,用久了難免會有些問題,但你知道從幾歲開始要特別照顧它嗎?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超重要的話題,畢竟血管健康關係到全身的血液循環,真的不能輕忽啊!
根據醫學研究顯示,血管從30歲開始就會慢慢老化,但真正需要特別注意的分水嶺是在45歲之後。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啦,如果你有抽菸、熬夜、愛吃油炸食物這些壞習慣,可能30幾歲就要開始注意了。我身邊就有朋友才35歲就膽固醇超標,醫生說他的血管年齡已經像50歲了,超可怕的!
這邊幫大家整理幾個關鍵年齡和對應的血管檢查建議:
年齡層 | 建議檢查項目 | 常見風險 |
---|---|---|
30-39歲 | 基本血壓、血脂檢測 | 初期血管硬化 |
40-49歲 | 頸動脈超音波、血糖檢測 | 動脈斑塊形成 |
50歲以上 | 心臟超音波、冠狀動脈鈣化評分 | 心肌梗塞風險升高 |
說到血管保養,其實從日常飲食就能做起。像我自己每天早上都會喝一杯溫開水,幫助血液循環。還有啊,多吃深綠色蔬菜和富含Omega-3的魚類也很有幫助。我阿嬤今年70幾歲了,就是靠每天吃一把堅果和規律散步,到現在血管彈性都還保持得不錯呢!
另外要提醒大家,現代人久坐辦公室真的對血管很傷。我表姊就是整天坐在電腦前,最近去做健康檢查才發現血液循環超差,醫生說再這樣下去很容易靜脈曲張。所以現在她每小時都會站起來動一動,還會做點簡單的伸展操,真的改善很多喔!
血管老化會怎樣?這些徵兆你可能沒發現
最近有沒有覺得體力大不如前?爬個樓梯就氣喘吁吁,或是明明沒做什麼卻特別容易累?這些都可能是血管老化的警訊喔!我們的血管就像身體的高速公路,隨著年齡增長會慢慢失去彈性,但很多人根本沒發現自己血管已經在抗議了。
血管老化最麻煩的就是它不會突然痛給你看,而是默默用一些小症狀提醒你。像我有個朋友才40出頭,最近常抱怨手腳冰冷,晚上睡覺還會抽筋,去檢查才發現是末梢血液循環變差了。醫師說這就是典型血管彈性下降的初期表現,還好發現得早,調整飲食跟運動就能改善。
這些小細節可能是血管在求救
常見徵兆 | 容易被忽略的原因 | 建議行動 |
---|---|---|
記憶力變差 | 以為只是年紀大 | 檢查腦部血流 |
手腳容易麻 | 以為是姿勢不良 | 測量血壓變化 |
視力模糊 | 歸咎於3C產品 | 檢查眼底血管 |
傷口好得慢 | 當成小傷不在意 | 檢測血糖值 |
特別要提醒的是,很多人以為血管問題是老年人的專利,其實從30歲開始血管就會慢慢失去彈性。現代人外食多、運動少,加上工作壓力大,血管老化速度可能比想像中快很多。像我表弟才35歲就查出輕微動脈硬化,醫師說跟他每天喝手搖飲、熬夜打電動脫不了關係。
最近天氣熱,門診裡因為頭暈、胸悶來就醫的年輕人變多了。醫師說高溫會讓血管擴張,如果本身血管彈性不好,更容易出現不適症狀。建議中午盡量別出門,補充水分時要慢慢喝,突然灌太多冰水反而會刺激血管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