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12 7 月, 2025

最近台北市區出現越來越多「商辦住宅」混合的建案,這種結合商業與居住空間的新型態建築,對於想要創業又不想通勤的年輕族群來說特別有吸引力。不過在考慮入手這類物件前,還是要先搞清楚它的優缺點,畢竟跟純住宅或純商辦還是有不少差異。

先來說說商辦住宅最實際的好處,就是能省下通勤時間跟租金成本。像我朋友阿明在信義區租了間商辦住宅,樓下開咖啡廳,樓上就是住家,每天下樓就能開店,打烊直接上樓休息,光是省下的通勤時間就讓他多接了不少訂單。而且這類物件通常水電費率可以選擇用住宅計價,長期下來真的差很多。

當然這種混合型態也不是沒有缺點,最常見的就是管線問題。因為商業用途跟住宅用的水電配置本來就不同,像是熱水器、排水管這些都要特別注意。之前就聽過有住戶因為樓下餐廳油煙管線堵塞,結果樓上浴室開始冒怪味的案例。所以看屋時一定要特別檢查這些細節:

檢查項目 住宅常見規格 商辦常見規格 注意事項
熱水器 一般儲熱式 商用瞬熱式 確認是否符合住宅安全標準
排水管徑 4吋 6吋以上 檢查是否有油污堆積
電壓 110V/220V 220V/380V 避免電器相容性問題

另外要提醒的是,雖然現在很多建商會把商辦住宅包裝得很時尚,但實際住起來跟純住宅還是有差。像是樓下如果是餐廳,難免會有油煙味;如果是補習班,下班時間電梯可能要等比較久。建議最好挑選同層都是住家的戶別,或是商業樓層與住宅樓層有明確分區的建案,生活品質會比較有保障。

商辦住宅

最近在台灣不動產市場上,「商辦住宅是什麼?台灣人一定要懂的混合型不動產」這個話題越來越熱門。這種特殊的不動產類型其實就是商業辦公室與住宅混合使用的建物,在土地使用分區上屬於「商住混合區」,特別適合想要同時滿足居住與工作需求的小資族或創業家。這種物件通常位於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地段,像是台北市的信義區、大安區就蠻常見的。

商辦住宅最大的特色就是彈性使用空間,你可以把一樓當店面或工作室,樓上當住家,省下通勤時間又節省成本。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這類物件的貸款成數和稅率跟純住宅不太一樣,建議下手前要先做好功課。以下是商辦住宅和一般住宅的比較表格:

比較項目 商辦住宅 一般住宅
土地使用分區 商住混合區 住宅區
貸款成數 通常5-7成 最高可達8成
房屋稅率 較高(按營業用稅率) 較低(自住稅率)
水電費計價 商業用費率 民生用費率
轉售限制 較少限制 可能有奢侈稅等限制

現在很多年輕創業者會選擇商辦住宅,因為初期創業資金有限,這種物件可以一次解決辦公和居住需求。像在台中七期重劃區就出現不少這類新建案,主打「樓下開店、樓上住家」的複合式生活模式。不過要提醒的是,商辦住宅的鄰居可能是補習班、工作室或公司行號,生活品質跟純住宅社區還是有差,晚上或假日可能還是會有人進出,喜歡安靜環境的人可能要考慮清楚。

另外在裝修時也要特別注意,因為商辦住宅的管線配置和消防規範都比一般住宅嚴格,尤其是想要做店面使用的話,還要通過商業空間的安檢標準。建議找有經驗的設計師來規劃,避免後續被開罰單或是要重新施工的麻煩。最近政府對於這類混合使用的建物管理越來越嚴格,購買前最好先確認建物使用執照上的登記用途,避免買到違規使用的物件。

最近台北房市出現一個有趣現象,為什麼台北人越來越愛買商辦住宅?三大優勢解析這個問題,其實跟台北人的生活型態和投資觀念改變有很大關係。傳統住宅雖然溫馨,但商辦住宅兼具居住與商用功能,對現代台北人來說實在太方便了,尤其是年輕創業族和小家庭更是愛不釋手。

首先,商辦住宅的CP值真的很高。台北市區精華地段的新建案動輒破百萬一坪,但同樣地段商辦住宅單價可能只要七折左右。雖然管理費稍高,但換來的是24小時物業管理、高級公設和更完善的保全系統。很多買家算過後發現,長期下來其實比買純住宅更划算,特別是在信義區、大安區這些黃金地段差異更明顯。

比較項目 傳統住宅 商辦住宅
平均單價 100萬/坪 70-80萬/坪
管理費 60-80元/坪 100-120元/坪
貸款成數 最高8成 最高5-6成
使用年限 永久 50年

再來是使用彈性超大,這點真的打中很多台北人的心。商辦住宅可以登記公司行號,對於在家工作的SOHO族或新創公司老闆來說,等於是把辦公室和住家合而為一,省下另租辦公室的開銷。晚上回家直接上樓休息,完全不用通勤。有些案子甚至允許做小型工作室或咖啡廳,這種複合式空間在寸土寸金的台北根本是夢幻逸品。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投資報酬率。雖然商辦住宅的貸款成數較低,但租金收益率普遍比住宅高1-2%。以中山區為例,住宅租金投報率大概1.8-2%,但商辦住宅可以到3%左右。很多精明的投資客看準商辦住宅的增值潛力,特別是在捷運站周邊的物件,這幾年價格漲幅都很可觀。加上台北市商辦供不應求,出租市場非常熱絡,空置期相對較短。

商辦住宅

最近很多朋友在問「商辦住宅適合誰?自住投資族必看分析」,其實這種混合型物件在台灣越來越常見,特別是在雙北精華區。商辦住宅顧名思義就是可以登記公司又能住人的空間,對於創業族或小型工作室來說超級方便,不用每天公司住家兩頭跑,省下不少通勤時間跟租金成本。不過要注意的是,這類物件的貸款成數通常比純住宅低,利率也會高一些,入手前一定要先跟銀行確認清楚。

如果你是投資客,商辦住宅的租金報酬率通常比一般住宅高,特別是在商業活動熱絡的區域。像台北市的信義區、大安區,或是台中的七期重劃區,都有不少商辦住宅的租賃需求。不過管理上要花更多心思,因為租客可能是公司行號,水電使用量跟一般住家不太一樣。另外也要留意社區規約,有些大樓會限制商業行為的種類,像是餐飲業可能就會被禁止。

這邊幫大家整理幾個重點比較:

項目 純住宅 商辦住宅
貸款成數 7-8成 5-6成
利率 較低 較高
管理費 一般 通常較高
轉手難易度 較容易 較困難
適合對象 一般家庭 創業族/SOHO

實際走訪過幾個商辦住宅社區發現,很多年輕創業家都偏好這種空間,特別是新創公司或個人工作室。他們通常會把一樓當接待區,樓上當住家或辦公空間,整體使用彈性很大。不過要提醒的是,這類物件的公設比往往偏高,因為要包含商業用途的公共設施,像是貨梯、大型垃圾處理區等,這些都會反映在坪數跟管理費上。

另外在稅務方面,商辦住宅的房屋稅跟地價稅計算方式跟純住宅不同,通常會高一些。如果真的要買來自住,記得先去申請自用住宅優惠稅率,能省一點是一點。現在很多建商也推出「商辦住宅」的預售案,主打年輕創業族群,不過這類新建案的單價通常比周邊純住宅高,入手前要多比較周邊行情。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