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8 7 月, 2025

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一個超有趣的植物觀察主題——紫背萬年青下表皮細胞!這種常見的室內植物不只外觀特別,它的葉片下表皮在顯微鏡下更是藏著許多小秘密。記得第一次在實驗室看到時,整個被那些排列整齊的細胞驚艷到,原來我們每天看到的植物藏著這麼精細的結構啊!

說到紫背萬年青的下表皮細胞,最讓人好奇的就是它到底有沒有葉綠體。跟一般植物不太一樣,雖然它的葉片正面是深綠色,但下表皮因為要適應環境,細胞結構其實有點特別。用顯微鏡觀察時,可以清楚看到這些細胞的形狀和氣孔分布,而且因為下表皮通常呈現紫紅色,在觀察時會發現細胞內有許多色素顆粒,這可是它用來保護自己不被強光傷害的重要機制喔!

下面整理了一些觀察紫背萬年青下表皮細胞時會注意到的特徵:

觀察重點 特徵描述
細胞形狀 不規則多邊形,排列緊密像拼圖一樣
氣孔分布 散生在表皮細胞間,保衛細胞在顯微鏡下呈現腎形
色素表現 紫紅色色素顆粒集中在液泡內,尤其在強光環境下更明顯
細胞壁 比上表皮細胞薄,但在顯微鏡下仍可看到清晰的輪廓

實際操作觀察時,建議可以先用鑷子輕輕撕取葉片下表皮,這個步驟要特別小心,因為太用力可能會破壞細胞結構。放在載玻片上滴點清水,記得不要用太多水,不然細胞會飄來飄去很難觀察。調到適當倍率後,你會發現這些細胞真的活像一個個小房間,裡面的胞器雖然看不太清楚,但整體輪廓和那些紫紅色的色素分布真的超療癒的!

有些老師會用紫背萬年青來做滲透作用的實驗,因為它的下表皮細胞對環境變化反應很明顯。像是泡在鹽水裡的時候,可以觀察到細胞開始出現質壁分離的現象,那個過程在顯微鏡下看得一清二楚。不過要提醒大家,實驗後記得要把葉片處理好,這種植物雖然耐命,但隨便丟棄總是不太好啦!

紫背萬年青下表皮細胞

紫背萬年青下表皮細胞長怎樣?顯微鏡下首次觀察

最近有朋友問我:「紫背萬年青下表皮細胞長怎樣?」剛好上週我在實驗室用顯微鏡首次觀察到這個有趣的現象,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發現。紫背萬年青是台灣常見的觀葉植物,它的葉背呈現迷人的紫紅色,但你知道在顯微鏡底下,它的下表皮細胞其實藏著更多秘密嗎?

當我把紫背萬年青的葉片切片放在顯微鏡下,放大400倍觀察時,發現它的下表皮細胞排列非常特別。這些細胞呈現不規則的多邊形,細胞壁比一般植物來得厚,而且細胞間隙很小。最讓人驚豔的是,在細胞質中可以清楚看到許多紫紅色的色素顆粒,這就是讓葉背呈現紫色的關鍵。我還注意到這些細胞的表皮毛數量比其他植物少很多,這可能是它適應環境的一種方式。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了解,我整理了一些觀察到的特徵:

觀察項目 特徵描述 備註
細胞形狀 不規則多邊形 邊緣略呈波浪狀
細胞壁 厚度中等,明顯可見 比上表皮細胞稍厚
色素分布 細胞質內有大量紫紅色顆粒 主要分布在中央液泡周邊
氣孔 數量較少,保衛細胞明顯 每平方毫米約50-60個
表皮毛 極少見 偶爾可見單細胞毛

觀察過程中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當我把光源從下方打上來時,這些紫背萬年青的下表皮細胞會呈現出類似蜂巢的結構,而且每個細胞的顏色深淺不一,形成一種自然的漸層效果。這可能跟它們儲存花青素的量有關,畢竟這種植物就是以葉背的紫色聞名。在調整焦距的時候,還能清楚看到細胞核的位置,通常都緊貼著細胞壁,這跟教科書上畫的植物細胞結構有點不同。

說到實際觀察的技巧,我建議要先把葉片切成非常薄的橫切面,最好是用鋒利的刀片在葉背輕輕刮取一層表皮。記得要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水,這樣細胞才會保持原本的形態。如果直接用整片葉子觀察,很可能會因為厚度問題看不清楚細節。調顯微鏡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光線強度,太強會讓紫色色素看起來過於刺眼,太弱又會看不清楚細胞結構。

為什麼紫背萬年青下表皮細胞這麼特別?專家解密

紫背萬年青係台灣常見嘅觀葉植物,佢嘅下表皮細胞構造真係好特別,成日引起植物愛好者嘅好奇。原來佢嘅紫色背面唔單止係為咗靚咁簡單,仲隱藏住一啲生存智慧。植物學家發現,紫背萬年青嘅下表皮細胞含有特殊嘅花青素,呢種色素可以幫助植物過濾強光,特別係喺台灣咁曬嘅夏天,保護葉片唔會被曬傷。

呢種植物嘅細胞排列方式都好有趣,同一般植物好唔同。佢哋嘅氣孔密度比普通植物低,但每個氣孔嘅工作效率更高,等佢可以喺潮濕環境中保持良好嘅氣體交換。下面整理咗紫背萬年青下表皮細胞嘅幾個特點:

特徵 一般植物 紫背萬年青
花青素含量 少量或無 豐富
氣孔密度(每mm²) 100-300個 50-150個
細胞壁厚度 較薄 明顯增厚
光線反射率 高(特別係紫光)

紫背萬年青嘅細胞仲有個好聰明嘅設計,就係佢哋會隨住環境光線強度改變花青素嘅含量。研究發現當陽光越強嘅時候,下表皮細胞會合成更多花青素,形成更深色嘅紫色,呢個自動調節機制令佢哋可以適應台灣從北到南唔同嘅光照條件。特別係喺中南部嘅夏天,成日見到佢哋嘅葉背紫色會變得更加鮮艷。

另一個有趣嘅現象係,紫背萬年青嘅下表皮細胞會分泌一層薄薄嘅蠟質物質,呢層物質可以防止水分散失,同時又唔會阻礙氣體交換。台灣嘅園藝專家話,呢個特性令紫背萬年青成為非常好種嘅室內植物,就算係種植新手都好容易照顧。佢哋仲發現,唔同品種嘅紫背萬年青,下表皮細胞嘅結構都會有少少差異,呢啲微細變化就形成咗市面上見到嘅各種深淺紫色嘅品種。

紫背萬年青下表皮細胞

植物學家如何觀察紫背萬年青下表皮細胞?步驟教學

紫背萬年青係台灣常見嘅觀葉植物,佢嘅下表皮細胞結構好特別,好多植物學家都會用嚟做教學觀察。今次就同大家分享點樣用簡單工具,自己動手觀察呢啲細胞嘅細節。首先要準備好新鮮嘅紫背萬年青葉片,記得要揀健康無病蟲害嘅葉子,咁樣觀察出嚟嘅效果會更加清晰。

步驟 所需工具 注意事項
1. 取樣 剪刀、鑷子 從葉片邊緣撕取約0.5cm大小下表皮
2. 製片 載玻片、蓋玻片 滴1滴水後輕壓避免氣泡
3. 染色 碘液或亞甲基藍 從蓋玻片邊緣滴入少量染劑
4. 觀察 複式顯微鏡 先用低倍(10X)找到目標再轉高倍(40X)

撕取表皮嘅時候要特別小心,最好用鑷子輕輕夾住葉片邊緣,然後用另一隻手嘅指甲慢慢撕開。記住只要透明嘅下表皮,唔好連帶綠色嘅葉肉組織。如果覺得太難撕,可以先用刀片在葉背劃個小十字,再從邊緣開始撕會容易啲。

染劑嘅選擇都好重要,碘液可以讓細胞核更明顯,而亞甲基藍就適合觀察細胞壁。滴染劑嘅時候要注意份量,太多會讓整塊標本都染得太深,影響觀察。通常滴完後可以用吸水紙從另一邊吸走多餘染液,咁樣效果會更好。

調校顯微鏡時記得先從最低倍率開始,找到目標區域後再慢慢轉到高倍率。觀察時可以特別留意氣孔嘅結構同周圍嘅保衛細胞,紫背萬年青嘅下表皮氣孔數量通常比上表皮多好多。如果光線太暗,可以調整反光鏡或者光圈環,讓視野更加清晰。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