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院的重生,傳承家族的真摯情意和生活美學][註1]
特點 | 特色 |
---|---|
建築類型 | 台灣傳統社會型態的反映 |
平面型態 | ㄇ字型,中央為正身,兩側為護龍 |
格局 | 正面為正身(供奉神明與祖先),側邊為護龍(家族輩份依序興建) |
家族意義 | 象徵家族聚落和傳承 |
文化價值 | 凝聚家族情感、承載生活記憶 |
空間動線 | 為滿足當代生活需求而重新規劃 |
保留古禮 | 無法從正身大門出入 |
改造方式 | 最小幅度硬體調動,保留斑駁紅磚外牆 |
生活機能 | 玄關設置於側門;客餐廳設有黑板牆,便於交流和玩樂 |
[註1] 陳維宗設計師的家族三合院改造:彰顯傳統價值與現代美學


三合院廁所:農家生活的衞生空間
在台灣傳統的農村三合院建築中,廁所通常設置在三合院的前方或後方獨立的建築中,稱為「三合院廁所」。這是一個重要的衞生空間,見證著農村生活的歷史和演變。
結構和設計
三合院廁所通常以磚瓦建造,外形為方形或長方形,屋頂為單斜式或雙斜式。牆壁上設有通風口,讓空氣流通。廁所內部空間狹小,約有2-3坪,佈局簡單。
設備與功能
傳統的三合院廁所設備簡陋,主要包括:
設備 | 功能 |
---|---|
磚砌馬桶 | 如廁使用 |
竹編糞筐 | 收集糞便 |
沖水桶或水瓢 | 沖洗便池 |
舀糞勺 | 清理便池 |
衞生紙或玉米芯 | 擦拭衞生 |
點油燈 | 照明使用 |
使用和維護
昔日的農家生活環境衞生條件差,三合院廁所的使用和維護至關重要。如廁後使用沖水桶或水瓢沖洗便池,並定期清理便池中的糞便。為避免惡臭,廁所內放置石灰或木炭等除臭劑。
現代化的三合院廁所
隨著時代的演進,三合院廁所也經歷了現代化的改造。現代的三合院廁所設備更加完善,包括:
設備 | 功能 |
---|---|
抽水馬桶 | 自動沖水,提升衞生環境 |
水槽 | 洗手使用,方便清潔 |
電燈 | 提供更佳照明 |
抽風扇 | 加速空氣流通,消除異味 |
現代化的三合院廁所不僅更加舒適衞生,也更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
文化意涵
三合院廁所不僅是農家生活的必要空間,更藴含著豐富的文化意涵。它反映了當時的衞生觀念、生活方式和家庭倫理。在客家三合院建築中,廁所通常設置在圍牆外,稱為「大門前」,代表著「家醜不出外傳」的傳統價值觀。
時至今日,三合院廁所作為傳統農村文化的一部分,仍然受到重視和保存。許多農村家庭在翻新三合院時,會保留或復原原有的三合院廁所,作為文化傳承的象徵。
延伸閲讀…
為何「三合院廁所」都蓋屋外? 內行人揭歷史真相
千歲牌水泥製流動廁所’s post –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