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的高度與寬高比
建築構造當中的主樑高度通常為跨距的 1/8 至 1/12,連續的多跨主樑則為 1/8 至 1/14。次樑的高度介於跨距的 1/12 至 1/15 之間。


樑的寬高比一般落在 1/2 至 1/3。常規設計的樑寬通常為 250mm,偶爾也有 200mm(與鋼筋混凝土牆相等),300mm 的樑寬則較少採用。當樑寬達到 300mm 或以上時,箍筋無法使用雙肢箍,多採用四肢箍。
結構類型
1. 混合結構
採用磚混或磚木,以塊狀材料砌築牆體(或利用大型預製牆材安裝),搭配木、預製或現澆混凝土樓板。
2. 框架結構
由樑柱鋼接而成,負載的骨架系統。可使用(鋼筋混凝土或鋼材)預製柱、梁、板組裝;現澆混凝土柱、梁,搭配預製板;或全現澆鋼筋混凝土。
3. 框架剪力牆結構
採用現澆混凝土牆、現澆混凝土柱、梁和現澆板建造。
4. 剪力牆結構
5. 筒中筒結構
內外各打造筒狀結構,內筒通常為全現澆;外筒(現澆混凝土、鋼材)則由密柱與深梁構築而成。
結構類型 | 構件 |
---|---|
混合結構 | 砌築牆體、大型預製牆材、木樓板、預製混凝土樓板、現澆混凝土樓板 |
框架結構 | 預製柱、梁、板、現澆混凝土柱、梁、預製板、全現澆鋼筋混凝土 |
框架剪力牆結構 | 現澆混凝土牆、現澆混凝土柱、梁、現澆板 |
剪力牆結構 | 全裝配大板、內澆外掛、全現澆、配筋砌塊牆體、現澆構造柱、芯柱、圈樑 |
筒中筒結構 | 內筒、外筒(現澆混凝土、鋼材) |
樑寬度的影響與設計考量
樑寬度在結構工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對樑的承載能力、撓度和整體效能有著顯著的影響。本文將探討樑寬度的影響因素、設計考量,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樑寬度。
樑寬度的影響因素
樑寬度受到以下因素影響:
- 荷載:樑承受的荷載越大,所需的樑寬度就越大。
- 跨度:樑的跨度越長,所承受的彎矩就越大,因此需要較寬的樑。
- 材料強度:樑的材料強度越低,所需的樑寬度就越大。
- 撓度限制:過大的樑撓度會影響結構的穩定性和美觀性,因此樑寬度需符合撓度限制。
設計考量
設計樑寬度時,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 承載能力:樑的樑寬度必須能承受預期的荷載。
- 撓度:樑的撓度應控制在允許範圍內。
- 經濟性:樑的樑寬度應盡可能小,以節省材料和施工成本。
- 美觀性:樑的樑寬度應與周圍結構相協調。
樑寬度選擇
樑寬度的選擇取決於結構的具體要求,但一般遵循以下準則:
跨度 (m) | 最小樑寬度 (m) | 建議樑寬度 (m) | 最大樑寬度 (m) |
---|---|---|---|
3 | 0.15 | 0.225 | 0.375 |
5 | 0.25 | 0.375 | 0.625 |
7 | 0.35 | 0.525 | 0.8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