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7 3 月, 2024

地機

簡介

此穴位稱作「地機」,屬足太陰脾經,為脾經之郄穴,故有調和脾胃機能之效。

地經穴 Play

定位

沿內踝尖和陰陵泉連線向下量取三寸。

地經穴

解剖

此穴位於脛骨後緣與比目魚肌之間,周圍有小腿內側皮神經、脛神經、大隱靜脈、膝最上動脈分支和脛後動脈。

臨牀應用

主要治療

  • 腹痛、腹脹、食慾不振
  • 腹瀉、水腫、小便不利
  • 月經不調、痛經
  • 遺精

配合穴位

  • 腹痛、腹脹、食慾不振:陰陵泉、水分、幽門、小腸俞
  • 腹瀉:陰陵泉、水分、太白
  • 水腫:三陰交、漏谷、腎俞
  • 月經不調:血海、三陰交
  • 痛經:腎俞、中極、三陰交
  • 遺精:太溪、腎俞

操作手法

針刺深0.5~1.5寸,灸3~5壯或施以艾條灸5~15分鐘。

禁忌

「地經穴」是一種中醫穴位療法,它與「經穴」相似,但不同於經穴位於經脈上,「地經穴」則位於皮膚表面,且分佈在身體的特定區域,稱為「地」。「地」是指身體上某個特定部位,如頭部、胸部或腹部,而「地經穴」就是位於這些「地」上的穴位。

地經穴的特點

  • 位置相對固定:每個「地」都有特定的「地經穴」,其位置相對固定。
  • 與髒腑相關:不同的「地」與不同的臟腑相應,其上的「地經穴」也具有相應的治療作用。
  • 取穴方便:「地經穴」一般位於皮膚表面,取穴方便。
  • 對應症狀廣泛:「地經穴」的治療範圍較廣,可以治療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各種疾病。

地經穴與經穴的比較

特徵 經穴 地經穴
位置 沿著經脈分佈 位於皮膚表面,分佈於特定區域
取穴方式 定位經穴 取穴方便,位於皮膚表面
對應臟腑 與經絡相關 與特定區域相關
治療範圍 偏向於經絡系統疾病 治療範圍更廣泛,包括內科、外科等疾病

地經穴的應用

「地經穴」在中醫臨牀應用中非常廣泛,常用的「地經穴」有:

地經穴 功效
頭地 玉枕、風池 頭痛、眩暈
頸地 天柱、大椎 頸椎病、落枕
肩地 肩井、肩髎 肩周炎、五十肩
背地 膏肓、命門 背痛、腰痠
胸地 膻中、神闕 胸悶、腹瀉
腰地 命門、腎俞 腰痛、遺尿
足地 太溪、三陰交 足底痛、寒濕
手地 合谷、曲池 感冒、發熱

使用「地經穴」的注意事項

使用「地經穴」治療疾病時,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穴位,並由專業的中醫師操作。以下為使用「地經穴」的注意事項:

延伸閲讀…

地機穴

地機穴| 足太陰脾經- 於小腿內側 – 仁心中醫診所

  • 辨證施穴:根據患者的症狀、體質選擇適當的「地經穴」。
  • 手法輕柔:點按或揉按「地經穴」時,力道宜輕柔,避免過度刺激。
  • 堅持治療:定期接受「地經穴」治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配合其他療法:「地經穴」可以與針灸、推拿等其他中醫療法配合使用,以提高療效。

總之,「地經穴」是一種簡便易行的中醫療法,具有取穴方便、對應症狀廣泛等特點,在臨牀上應用廣泛。在使用「地經穴」治療疾病時,應注意辨證施穴,手法輕柔,並配合其他療法,以保障治療安全有效。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