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遼寧省錦州市概況
一、歷史淵源
錦州,簡稱「錦」,是遼寧省西部的一座地級市,其歷史可追溯至遼代。遼太祖阿保機於 926 年建立錦州,作為翰魯朵的統治中心,並沿用至今。
錦州曾在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扮演重要角色,先後經歷過松錦之戰和遼瀋戰役,成為清軍入關的重要據點。
二、自然地理


錦州地處遼西丘陵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有「三山一水三分田,二分道路和莊園」之稱。境內河流眾多,主要有繞陽河、大淩河、小淩河和女兒河等,最終匯入渤海遼東灣。
錦州市區位於小淩河和女兒河交匯處,沈山鐵路和錦承鐵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
三、經濟發展
錦州是遼西的工業重鎮,被稱為「大慶式錦州新興工業地區」。經過多年的建設,錦州建立起門類齊全、技術先進的工業體系,支撐著當地經濟的發展。
此外,錦州的個體私營經濟也在蓬勃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亮點。全市擁有眾多的個體工商户和註冊資金,為地區就業和税收做出積極貢獻。
四、文化旅遊資源
錦州歷史悠久,保留了遼代和明代的建築遺跡,為文化旅遊增添了底藴。其中最具盛名的當屬北普陀山。
北普陀山因與浙江的南海普陀山相似而得名,始建於遼代,距今已有近 1,400 年歷史。寺廟供奉的佛祖骨舍利舉世聞名,吸引了無數佛教信眾和遊客前往參觀朝聖。
五、城市概況
根據 2020 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錦州常住人口為 2,703,853 人。城市化水平較高,城鎮人口佔總人口的 59.67%。
錦州市轄 3 個市轄區、2 個縣,代管 2 個縣級市。除正式行政區劃外,還設立了錦州濱海新區和松山新區等經濟功能區。
六、人口結構
2020 年,錦州漢族人口佔比 73.08%,少數民族人口佔比 26.92%。主要少數民族為滿族、蒙古族、回族和錫伯族。
近年來,錦州總人口呈下降趨勢,主要是漢族和少數民族人口的減少所致。
七、氣候特徵
錦州屬於温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温為 8℃-9℃,年降水量在 540-640 毫米之間,無霜期約為 180 天。
城市氣候以季風特徵為主,常受大陸氣團的影響,氣候變化較為明顯。
八、旅遊景點
旅遊景點 | 特點 |
---|---|
北普陀山 | 「關外第一佛山」,供奉佛祖骨舍利 |
雞冠山 | 北普陀山最高峯,可俯瞰錦州市全景 |
老母山 | 太子耶律倍避難住所 |
觀音古洞 | 供奉聖觀音 |
大陸錦州:遼西重鎮,歷史名城
大陸錦州,地處遼西走廊中部,是中國東北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工業基地。錦州歷史悠久,素有「遼西重鎮」之稱,其文化底藴深厚,城市建設現代化。
地理概況
錦州位於遼河流域,東臨渤海,西依燕山山脈。總面積974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98平方公里。錦州氣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氣温10.8℃。
歷史沿革
錦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遼西門户」之稱。戰國時期,燕國在此設郡。隋唐時期,錦州成為營州治所。清朝時期,錦州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被設為錦州府。1948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錦州,此役奠定了遼瀋戰役的勝利基礎。
經濟發展
錦州是東北重要的工業基地,擁有石油化工、機械製造、食品加工等多個支柱產業。錦州港是中國北方重要的港口,年吞吐量超過1億噸。除此之外,錦州也是重要的旅遊城市,擁有眾多歷史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
文化特色
錦州文化底藴深厚,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錦州是遼沈戰役的發生地,有多處相關紀念館和遺址。此外,錦州還有豐富的民間文化,如皮影戲、剪紙、民間傳説等。
旅遊景點
錦州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景點包括:
景點 | 類型 |
---|---|
錦州古城 | 歷史文化 |
遼瀋碑林 | 歷史文化 |
大淩河 | 自然景觀 |
紫荊山公園 | 自然景觀 |
錦州港 | 工業景觀 |
交通運輸
錦州交通便利,擁有發達的海陸空交通體系。錦州港是中國北方重要的港口,有多條航線通往國內外。錦州站是京哈鐵路的樞紐站,有多條鐵路通往全國各地。錦州周水子國際機場有航線通往北京、上海、廣州等主要城市。
延伸閲讀…
錦州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錦州市_百度百科
城市建設
錦州城市建設現代化,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優美的環境。錦州道路寬闊,綠化率高,擁有眾多公園和廣場。錦州市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城市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