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7 3 月, 2024

廷字 Play

用法 釋義 例言
①封建時代,國君處理政務的處所。 朝廷、宮廷 《説文解字·廷部》:「廷,朝中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傳》:「秦王齋五日後,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彤廷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②地方官吏辦公的處所。 縣廷 《史記·高祖本紀》:「(劉邦)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唐·韓愈《為裴相公讓官表》:「移官府廷,因佐慕戎。」
③官署。地方官吏辦事的地方。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劉邦)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
④庭院;院子。 《詩·唐風·山有樞》:「子有廷內。」《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張武軍於熒廷。」《左傳·定公十四年》:「夫差使人立於廷。」《管子·法法》:「門廷有事,期年而君不聞,此所謂遠於萬裏也。」《史記·李斯列傳》:「門廷車騎以千數。」《資治通鑑·唐紀》:「聽於廷。」
⑤朝位;位置。 《馬王堆漢墓帛書》:「奇從奇,正從正,奇與正,恆不同廷。」

廷字釋義與歷史演變

字在中文詞彙中有「朝廷」、「宮廷」及「議事場所」等意涵,最早出現在甲骨文中,約於商代時期。

廷字

廷字在不同朝代的演變

朝代 字義 用途
商朝 「堂廷」之意 指宮廷或王宮
周朝 「朝見君主之地」 指國家議事或朝見天子之處
秦朝 「天子朝會之地」 指朝廷或宮殿
漢朝 「朝廷」或「官署」 指國家機關或議事場所
魏晉南北朝 「官廳」或「府邸」 指官員辦公或居住之處
唐宋時期 「朝廷」或「議事廳」 指國家機關或皇帝議事之地
元明清時期 「宮廷」或「皇城」 指皇帝居住及處理政事的處所

廷字相關成語及俗諺

成語 解釋
一箭雙雕 一次完成兩項任務
進退維谷 進退兩難,不知所措
朝堂之上 朝廷中,泛指君臣議事之處
廷議不和 朝廷內部意見不合

廷字在現代用法

在現代,字主要仍指「朝廷」或「議事機構」,如:

  • 國民大會:國家最高議事機構
  • 立法院:國家立法機構
  • 司法院:國家司法機構

結論

字自商代以來,其字義不斷演化,從原先的「宮廷」逐漸轉變為「朝廷」或「議事場所」,反映了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和社會形態。在現代中文中,字仍是正式場閤中常用的字彙,用於表示國家議事機關或機構。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