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瀕臨絕種的食蛇龜,從日常做起!
食蛇龜,台灣獨有的陸棲淡水龜,被喻為「森林裡的綠寶石」。然而,近年其數量卻急劇下降,面臨著滅絕的危機。
- 食蛇龜的秘密:
contrary to its name,食蛇龜並不吃蛇,主要以果實、蚯蚓和軟體動物為食。作為森林的「種子傳播者」和「清道夫」,食蛇龜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 食蛇龜的危機:
人為捕捉是導致食蛇龜數量鋭減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於其被視為中藥材和寵物,偷獵盛行。2018年,食蛇龜從二級保育類升級為一級保育類,列為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
- 如何幫助食蛇龜?
1.減少塑膠使用:塑膠廢棄物會危害烏龜的棲息地和健康。
2.杜絕亂丟垃圾:垃圾會破壞烏龜的覓食和活動區域。
3.保護棲息地:避免破壞烏龜的棲息地,確保其有充足的食物和庇護所。
4.尊重野生動物:不捕捉、飼養或傷害野生烏龜。
5.宣導保育觀念:向更多人傳播食蛇龜的保護知識和重要性。
保育措施 | 對策 |
---|---|
減少塑膠使用 | 使用可重複使用的產品,減少塑膠垃圾。 |
杜絕亂丟垃圾 | 妥善處理垃圾,避免污染棲息地。 |
保護棲息地 | 保護森林和濕地,確保烏龜有充足的資源。 |
尊重野生動物 | 不捕捉、飼養或傷害野生烏龜。 |
宣導保育觀念 | 向大眾傳播食蛇龜的保護知識和重要性。 |
食蛇龜的存亡,與我們的日常行為息息相關。通過採取這些簡單的措施,我們可以為「森林裡的綠寶石」創造一個繁榮的未來。
食蛇龜會咬人嗎?
食蛇龜屬水龜科的一種龜類,原產於北美洲。由於其強大的顎部和尖鋭的喙,常令人擔心牠們是否會對人類構成威脅。
咬人行為
一般來説,食蛇龜並不主動攻擊人類。然而,若感到威脅或受到驚嚇,牠們可能會咬人。
咬人通常發生在以下情況:
- 被人抓取或騷擾
- 將手或手指伸進其領地
- 誤認為食物
咬傷嚴重性
食蛇龜的咬力強大,可能會造成深層的穿刺傷。由於其喙部有細小的鋸齒狀齒緣,因此咬傷時常會留下撕裂傷。
咬傷的嚴重程度取決於以下因素:
- 咬傷部位
- 咬傷時間長度
- 受害者的健康狀況
預防咬傷
預防食蛇龜咬傷的方法如下:
- 與食蛇龜保持距離,不要觸摸或騷擾牠們。
- 如在野外遇見食蛇龜,請繞道而行。
- 在其周圍區域放置標誌或警告,提醒人們牠們的存在。
處理咬傷
如果不幸被食蛇龜咬傷,請遵循以下步驟:
- 用清水沖洗傷口。
- 用乾淨的佈施壓止血。
- 使用抗生素軟膏塗抹傷口。
- 包紮傷口。
- 就醫,進行適當的治療,例如接種破傷風疫苗。
表格:食蛇龜咬傷症狀與治療
症狀 | 治療 |
---|---|
深層穿刺傷 | 止血、使用抗生素 |
撕裂傷 | 清創、縫合 |
感染 | 服用抗生素、清創 |
破傷風 | 接種破傷風疫苗 |
結論
延伸閲讀…
食蛇龜屬於「閉殼龜」,在遇到危險時,他會立刻將龜甲閉鎖
「食蛇龜不吃蛇」 壽山動物園教你「助龜5法」 – 生活
食蛇龜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但若受到威脅可能會咬人。咬傷通常嚴重,需要適當的治療。預防咬傷的最佳方法是與食蛇龜保持距離並避免騷擾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