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生蛇)
簡介
帶狀皰疹俗稱「生蛇」,是一種因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由曾患過水痘的人所引發。潛伏於神經節中的病毒會在免疫力下降時復甦,形成紅疹和劇烈疼痛。
成因
主要成因是免疫力減弱,導致潛藏病毒復甦並沿着神經線擴散至皮膚。
症狀

初期徵兆通常是灼熱、針刺或瘙癢的疼痛,然後出現帶狀皮疹,呈蛇形狀分佈。症狀包括:
- 疼痛(會比皮疹先出現)
- 紅疹,逐漸擴散成帶狀
- 疲倦、頭痛或發燒(較少見)
傳播
帶狀皰疹具有傳染性,可透過接觸患者水皰液或病變區域傳播給未曾出過水痘的人,引發水痘或帶狀皰疹。
診斷
病史回顧和病灶檢查通常即可確診。
治療
治療方案包括口服抗病毒藥物和外用藥膏,以抑制病毒和縮短病程。
預防
預防措施包括:
- 接種水痘疫苗
- 增強免疫力
- 控制壓力
飲食建議
無須完全戒口,但建議避免攝入過量加工食品和糖。
後遺症
少數患者可能出現後遺症,包括:
- 持續性疼痛(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 皮膚變色
- 疤痕
生蛇位置:帶狀皰疹潛伏區和典型症狀
生蛇,又稱帶狀皰疹,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引起的皮膚病。當VZV在脊髓或腦神經的神經節中處於休眠狀態時稱為潛伏感染。
生蛇位置:潛伏區
- 分佈於沿著脊神經或腦神經走行的神經節
- 通常生蛇發作時隻影響身體的一側(左或右)
- 常見位置:肋間神經(肋骨)、頸部神經、三叉神經
生蛇位置:典型發作區
生蛇病毒從潛伏神經節活化後,會沿著神經傳播到皮膚,引起疼痛和水泡。常見發作部位包括:
| 部位 | 神經 | 簡介 |
|---|---|---|
| 頸部 | 頸神經 | 從耳後到鎖骨,可能影響耳、下巴 |
| 胸部 | 胸神經 | 通常在胸部的一側,出現帶狀水泡 |
| 腰部 | 腰神經 | 影響腰部和臀部,可能導致坐骨神經痛 |
| 頭部 | 三叉神經 | 影響眼睛、鼻子或眉毛周圍區域 |
| 手臂 | 頸或胸神經 | 影響手臂或手掌 |
| 腿部 | 腰或薦神經 | 影響腿部或腳 |
生蛇症狀
除了疼痛和水泡外,生蛇還可能引起其他症狀,例如:
– 發燒、畏寒
– 頭痛、疲倦
– 皮膚灼熱或刺痛
– 搔癢
治療
生蛇的治療包括控制疼痛和預防併發症。治療方法可能包括:
– 抗病毒藥物,例如阿昔洛韋或伐昔洛韋
– 止痛藥,例如布洛芬或對乙酰氨酚
– 局部麻醉劑,例如卡普撒icin霜
– 類固醇藥物,以減輕炎症
延伸閲讀…
生蛇|劉佩玥自爆似火燒超級痛!10個須知把握黃金72小時 …
【生蛇】容易傳染嗎?瞭解生蛇階段、症狀及成因
早期治療生蛇有助於縮短病情持續時間和降低併發症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