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於道教與文化之演變
引言
四象,涵蓋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從易經的根源到道教的信仰,再到民間傳説,它們承載著豐富的象徵意義和實用價值。
四象之緣起與解説
易經傳「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後世對「四象」一詞有諸多解釋:
– 虞説:四季,配以震、離、兑、坎四卦。
– 孔説:五行(木、火、金、水),土居中央,不入四象。
– 朱説:少陽、老陽、少陰、老陰,可配四季。
四象之神獸與軍中守護
另有一説,四象指中國神話中的四方星宿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它們被應用於軍隊布陣,作為戰場上的守護者。在道教中,青龍號為「孟章神君」、白虎號為「監兵神君」、朱雀號為「陵光神君」、玄武號為「執明神君」。
四象之方位與民俗信仰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代表東西南北四方,五行觀念興起後,它們被賦予配色。此外,四象在漢族民俗中具有驅邪避災、祈福的寓意。

四象與道教四靈
兩漢時期,四象演變為道教信奉的「四靈」,並與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相結合。「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成為戰場佈陣的方位指南。
四象之紋身與流行文化
四象神獸在現代流行文化中也頗具影響力,小流氓常以紋身展示身份。明代小説「唐伯虎點秋香」中經典台詞:「我左青龍,右白虎,老牛在腰間,龍頭在胸口,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生動地描繪了四象的神秘魅力。
結論
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在中國道教文化和民間信仰中地位尊崇,它們不僅是東西南北方的象徵,也是道教四靈神君,更在軍事文化和流行文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們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沉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文化符號。
表格:四象之方位、神獸與道教神君
| 方位 | 神獸 | 道教神君 |
|---|---|---|
| 東方 | 青龍 | 孟章神君 |
| 西方 | 白虎 | 監兵神君 |
| 南方 | 朱雀 | 陵光神君 |
| 北方 | 玄武 | 執明神君 |
四聖獸:青龍、白虎、朱雀與玄武
引言
青龍、白虎、朱雀和玄武,這四種神話生物在中國古代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被稱為「四聖獸」。它們分別代表東、西、南和北四方,具有獨特的象徵意義和傳説。
青龍
| 特徵 | 象徵 | 神話 |
|—|—|—|
| 青鱗 | 東方 | 水 |
| 巨角 | 吉祥 | 龍 |
| 統領一切鱗蟲 | 春 | 東海 |
白虎
| 特徵 | 象徵 | 神話 |
|—|—|—|
| 白毛 | 西方 | 金 |
| 尖牙 | 威嚴 | 虎 |
| 統領一切走獸 | 秋 | 西海 |
朱雀
| 特徵 | 象徵 | 神話 |
|—|—|—|
| 赤羽 | 南方 | 火 |
| 鳳形 | 祝福 | 朱雀 |
| 統領一切飛禽 | 夏 | 南海 |
玄武
| 特徵 | 象徵 | 神話 |
|—|—|—|
| 龜蛇相纏 | 北方 | 水 |
| 通靈 | 鎮邪 | 玄武 |
| 統領一切甲殼類 | 冬 | 北海 |
文化意義
四聖獸在中國文化中具有以下意義:
- 方位:代表四方,用於建築、風水和占星術。
- 五行:與五行相對應,青龍屬木,白虎屬金,朱雀屬火,玄武屬水。
- 季節:代表四季,青龍對應春季,白虎對應秋季,朱雀對應夏季,玄武對應冬季。
- 神靈:被認為是神靈,具有保護、辟邪和帶來好運的力量。
- 藝術:出現在繪畫、雕塑、刺繡和其它藝術形式中,象徵吉祥和力量。
與二十八星宿的關係
四聖獸與二十八星宿有密切的關係,其中:
- 青龍: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 白虎:奎木狼、婁金狗、胃土雉、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
- 朱雀: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
- 玄武:鬥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獝
結論
延伸閲讀…
四大神獸
俗話説“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那中央是什麼神獸?
青龍、白虎、朱雀和玄武是中國古代神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代表著四方、五行、季節和神靈。它們不僅出現在各種藝術形式中,更在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至今仍受到人們的尊重和崇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