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 1955 年授予十位在第一次國共內戰、抗日戰爭和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做出傑出貢獻的將領「元帥」軍銜。這十人依序為:
姓 名 | 生 卒 年 份 | 原 職 位 |
---|---|---|
朱 德 | 1886-1976 |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
彭 德 懷 | 1898-1974 | 中央軍委副主席 |
林 彪 | 1907-1971 | 中央軍委副主席 |
劉 伯 承 | 1892-1986 | 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部長 |
賀 龍 | 1896-1969 | 中央軍委副主席 |
陳 毅 | 1901-1972 | 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部長 |
羅 榮 桓 | 1902-1963 | 中央軍委副主席 |
徐 向 前 | 1901-1990 | 中央軍委副主席 |
聶 榮 臻 | 1899-1992 | 中央軍委副主席、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
葉 劍 英 | 1897-1986 | 中央軍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這些元帥不僅對軍隊建設做出重大貢獻,在政治領域也發揮了關鍵作用,擔任過黨和國家的領導職務。他們均被授予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這是軍隊中最高的榮譽。
最初的授銜方案中,毛澤東應被授予「大元帥」軍銜,但最終拒絕了這一授銜。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領導人也被評為元帥,但他們也婉拒授銜。
元帥軍銜於 1965 年取消,1988 年恢復時未再設置元帥和大將軍銜。十大元帥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軍隊的最高指揮官,在國家和軍隊發展的歷史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十大元帥縱論中國軍事界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立與壯大離不開其卓越領導人的指揮,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被譽為「十大元帥」的十位高級將領。
姓名 | 出生日期 | 去世日期 | 主要功績 |
---|---|---|---|
朱德 | 1886年12月1日 | 1976年7月6日 | 早期工農紅軍領導人之一,歷任紅軍總司令、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 |
彭德懷 | 1898年10月24日 | 1974年11月29日 | 抗美援朝戰爭中擔任志願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後任國防部長 |
林彪 | 1907年12月5日 | 1971年9月13日 | 抗日戰爭中率八路軍115師取得輝煌戰績,後任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 |
劉伯承 | 1892年12月5日 | 1986年10月7日 | 指揮了平型關大捷等著名戰役,後任總參謀長、國務院副總理 |
賀龍 | 1896年3月22日 | 1969年6月9日 | 率領紅二方面軍長徵,歷任國家體委主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 |
陳毅 | 1901年8月26日 | 1972年1月6日 | 解放戰爭中擔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政委,後任外交部長 |
羅榮桓 | 1902年11月26日 | 1963年12月16日 | 國共內戰期間擔任華北軍區司令員、政委,後任總參謀長 |
徐向前 | 1901年11月27日 | 1990年9月21日 | 率領紅四方面軍長徵,歷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等職 |
聶榮臻 | 1899年12月29日 | 1992年5月14日 | 抗日戰爭時期擔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政委,後任國防科委主任 |
葉劍英 | 1897年4月28日 | 1986年10月22日 | 參與領導秋收起義,後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 |
十大元帥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參與制定軍事戰略、指揮重大戰役、建立現代化軍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們的軍事指揮才能、卓越領導力以及對國家的忠誠和奉獻,將永遠載入中國歷史的史冊。
延伸閲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十大元帥 – 搞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