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19 2 月, 2024

九龍壁:中國古代城雕傑作

九龍壁位於紫禁城寧壽宮區的皇極門外,與山西大同九龍壁和北京北海公園九龍壁合稱「中國三絕九龍壁」。九龍壁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建寧壽宮時燒造的一面琉璃影壁,其整體為單面結構,長29.4米,高3.5米,厚0.45米,正對皇極門,背倚宮牆而建。

影壁作為中國傳統建築中一種遮擋視線的牆形建築,九龍壁應運而生。九龍壁主體由琉璃磚瓦修築而成,壁心及岔角雕飾華麗,體現了宮廷建築的尊貴與奢華。壁頂採用黃琉璃瓦廡殿式頂,檐下懸垂仿木結構的椽、檁、斗栱,烘托出磅礴大氣之感。

故宮九龍壁 Play

九龍壁最令人驚嘆之處在於壁面上塑有九條蟠龍浮雕。這些龍身以高浮雕手法製成,最高處距壁面20釐米,形成強烈的立體感。九龍分置於五個空間,中央為黃色正龍,前爪環抱,後爪分撅海水,昂首張頷,威風凜然。左右兩側各飾有藍、白色龍,分別呈升龍與降龍之姿,各逐火焰寶珠,動態十足。外側雙龍,一黃一紫,左端黃龍挺胸縮頸,下肢前突後伸;右端紫色龍左爪下按,右爪上抬,龍尾前甩。九龍姿態各異,氣勢恢宏,彷彿欲破壁而出。

九龍壁的精湛工藝,體現了清代匠人的過人智慧與技法。為避免損壞龍首,分塊設計極為講究,體現了高超的規畫與設計,展現了古代中國建築工藝的巔峯。

故宮九龍壁

特徵 描述
位置 紫禁城寧壽宮區皇極門外
長度 29.4米
高度 3.5米
厚度 0.45米
材質 琉璃磚瓦
結構 單面琉璃影壁
頂部 黃琉璃瓦廡殿式頂
檐下 仿木結構的椽、檁、斗栱
龍數 9
龍形 高浮雕,分佈於五個空間
中央正龍 黃色,前爪環抱,後爪分撅海水,昂首張頷
左右側龍 藍、白色,呈升龍與降龍之姿,各逐火焰寶珠
外側雙龍 左端黃龍挺胸縮頸,右端紫色龍左爪下按,右爪上抬,龍尾前甩
技法 分塊設計,高超的規畫與設計

故宮九龍壁:皇家威嚴與吉祥福瑞的象徵

故宮九龍壁,位於故宮博物院東六宮延禧宮後身,是一座宏偉殊麗的琉璃影壁,以其氣勢磅礴的龍形裝飾而聞名。

簡介

故宮九龍壁建於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為乾隆皇帝為慶祝其母崇慶皇太后六十大壽而修建。整座影壁長30米,高8米,厚2.5米,採用黃、綠、紫、藍、紅等五彩琉璃製成,金碧輝煌,造型精緻。

裝飾

九龍壁上共有九條盤旋飛舞的龍,每條龍有五爪,代表皇權至上。這些龍或騰雲駕霧,或戲珠逐日,或長尾甩動,或張口咆哮,形態各異,栩栩如生。龍身鱗片、眼睛、鬚角等細節均刻畫得惟妙惟肖,彰顯了清代工匠的高超技藝。

寓意

九龍壁上的龍象徵著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九條龍則寓意「九五之尊」。此外,龍在傳統文化中還被視為祥瑞之獸,因此九龍壁也具有辟邪鎮宅、祈福納吉的寓意。

建築特點

故宮九龍壁採用了獨特的「垛磚工藝」,即在琉璃構件後面安置磚體,既提高了建築的穩固性,又減輕了琉璃的重量,使得九龍壁歷經數百年風雨依然完好無損。

文化價值

故宮九龍壁是清代琉璃藝術的傑作,也是中國古代建築裝飾的代表,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文化價值。它不僅見證了清朝皇家園林的盛世輝煌,更寄託了帝王對權力、福瑞和平安的願景。

** таблиця:故宮九龍壁資訊 **

延伸閲讀…

九龍壁- 北京故宮皇極門外影壁

九龍壁_百度百科

屬性 資訊
長度 30 米
高度 8 米
厚度 2.5 米
材料 琉璃
數量 9 條龍
寓意 皇權至上、辟邪鎮宅、祈福納吉
建造時間 公元 1771 年
建造者 乾隆皇帝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