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署日前公佈,一名居住於將軍澳彩明苑的公屋住户,於 2022 年填報入息及資產申報表時,隱瞞其擁有新界的土地。調查揭發該住户於案發時擁有一幅市值 200 萬元的新界土地。由於該住户未依申報表要求提供詳細資料,違反《房屋條例》,在觀塘裁判法院被裁定罪名成立。
考量案情嚴重性,裁判官判處被告緩刑 12 個月,入獄 2 個月。該名被告已搬離該公屋單位,其公屋户籍也被取消。


房屋署表示,該住户在填報申報表時,並未申報土地所有權。後續調查發現,被告於案發時擁有價值 200 萬元的新界土地。
裁判官認為,被告隱瞞土地所有權的行為已違反《房屋條例》,應予以處罰。因此,判處被告緩刑 12 個月,入獄 2 個月。
同時,被告也已被要求搬離公屋單位,並取消其公屋户籍。
罪名 | 隱瞞土地所有權 |
---|---|
刑期 | 緩刑 12 個月,入獄 2 個月 |
適用法規 | 《房屋條例》 |
地主公屋:台灣特有的小型廟宇
地主公屋的起源與分佈
地主公屋是台灣常見的一種小型廟宇,又稱地基主廟,主要供奉掌管土地的地主公,在台灣各地都有分佈,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地主公屋的由來與台灣的土地崇拜有關,民間相信住宅或商業場所的土地上都有地主公,需建廟供奉以祈求平安順利。
地主公屋的建築特色
地主公屋通常為單層建築,整體格局簡單,常見形式有:
– 單開間型:屋身較小,由正廳和神龕組成,正廳設有香爐和供桌,神龕供奉地主公神像。
– 雙開間型:屋身較大,由正廳、左右配殿和神龕組成,正廳設有香爐和供桌,左右配殿或供奉其他神明或擺放農具、用品等。
– 迴廊型:在正廳或左右側增建迴廊,增加空間使用率並提供遮陽避雨的功能。
地主公屋的祭祀活動
地主公屋的祭祀活動主要包括:
– 地基主祭拜:每年農曆二月二日(土地公生日)或祭祖習俗中的「尾牙」,民眾會準備三牲、水果等祭品祭拜地主公。
– 日常祭祀:平時民眾也會定期前往地主公屋祈求平安、財運等願望。
地主公屋的保護與管理
地主公屋是台灣民間信仰的重要文化資產,部分地主公屋也具有歷史或藝術價值,因此受到政府的保護與管理:
– 文化資產身分:部分地主公屋經由政府評定指定為文化資產,例如:台北市松山區的五分埔福德祠、雲林縣古坑鄉的荷苞崙福德祠。
– 修復與維護:文化主管機關會定期提供經費補助地主公屋的修復與維護工作,確保其保存和傳承。
地主公屋相關統計
根據文化部2018年的統計,台灣共有8,476間地主公屋,分佈如下:
地區 | 數量 |
---|---|
台北市 | 525 |
新北市 | 935 |
桃園市 | 637 |
台中市 | 547 |
台南市 | 484 |
高雄市 | 432 |
其他縣市 | 4,916 |
小結
地主公屋是台灣獨特的建築類型,反映了台灣民間信仰中的土地崇拜。這些小型廟宇點綴在台灣各地的角落,不僅提供民眾祈求平安順利的精神寄託,更具有文化資產的保存價值。透過政府的政策、民間的參與,地主公屋將持續作為台灣文化特色之一,傳承下去。
延伸閲讀…
50A泰國地主屋(實木雕刻)(現貨照) – 老行家佛具神料專賣店
公屋可唔可以安裝地主公- 屋邨管理- 公共出租房屋
參考資源
- 文化部:https://www.moc.gov.tw/initiatives_content.aspx?sn=1529&cat=115
- 國家文化資產網:https://nchdb.boch.gov.tw/
- 台灣民間信仰文化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