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18 2 月, 2024

幸福論

概念 哲學思想 代表人物/流派 幸福定義 追求幸福的方式
幸福主義 亞裏士多德 幸福是終極目標、自足且永遠的狀態 追求理性、德行
快樂主義 伊比鳩魯學派 快樂即幸福 追求感官和精神的快樂
禁慾主義 斯多葛學派 幸福來自於控制慾望、達到無欲 遵循理性、陶冶美德
苦難解脱論 佛教 幸福是解脱苦難,達到涅槃 修行、斷除執著
福樂觀 基督教 真正的幸福來自於神 信仰、追求神
功利主義 邊沁、密爾 幸福是快樂的總和 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快樂
人本主義 馬斯洛 幸福是實現自我潛能 自我實現、超越自我
意義價值論 維克多·弗蘭克 幸福是創造和體驗價值 找到人生意義、持守尊嚴
緊張感論 新宮秀夫 幸福來自於維持緊張 追求或維護安心、富足、滿足感
戒律論 列夫·託爾斯泰 幸福是履行戒律 愛仇敵、不抵抗惡人、寬恕他人

幸福的意思

幸福,這個看似抽象難以定義的詞彙,卻是人類終其一生追求的目標。究竟「幸福」是什麼?其定義流傳千古,至今仍眾説紛紜,以下彙整了幾個不同的觀點:

幸福的意思 Play

觀點 幸福的定義 代表人物
快樂理論 幸福是快樂的總和,當快樂大於痛苦時便獲得幸福。 亞裏士多德、邊沁
慾望滿足理論 幸福是慾望獲得滿足的狀態。 弗洛伊德、馬斯洛
主觀幸福理論 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取決於個人對生活的評價和體驗。 塞利格曼、迪納
目標理論 幸福是實現目標或成就理想的結果。 班杜拉、洛克
社會關係理論 幸福與個人在社會中的關係和聯繫息息相關。 阿德勒、鮑麥斯特
意義和目的理論 幸福來自於對生命的意義和目的的追尋。 弗蘭克、維克多
感恩理論 幸福與對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心懷感恩有關。 施瓦茨、阿爾貝森
韌性理論 幸福與個人在逆境中展現的韌性相關。 科恩、史密斯

幸福的元素與指標

幸福的意思

儘管幸福的定義因人而異,但研究者們仍歸納出了一些幸福的共同元素,例如:

  • 積極情緒:愉悦、喜悦、感激等
  • 負面情緒:壓力、憂慮、恐懼等(低於一定程度)
  • 生活滿意度:對整體生活的評價
  • 人際關係:強而有力的社會聯繫
  • 目標設定和成就:設定目標並為之努力
  • 意義和目的:尋找生命的意義和方向
  • 身體健康: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飲食和規律的運動
  • 財務安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

幸福的測量與評估

幸福的測量方法有很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是使用問卷調查。以下介紹兩種常見的幸福測量量表:

  • 牛津幸福問卷:包含 29 項關於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的陳述。
  • 幸福感問卷:包含 15 項關於積極情緒、負面情緒和滿意度的陳述。

研究者們使用這些量表對不同人羣的幸福水平進行評估,並探討影響幸福感的因素。

幸福的提升方法

追求幸福是一段持續的旅程,沒有終點。以下提供一些提高幸福感的建議: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