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 | 備考 |
---|---|
學名 | Andrias davidianus |
別稱 | 娃娃魚、大鯢 |
分類 | 兩棲動物 |
地位 | 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
外觀 | 背脊咖啡色,有黑色斑,扁頭大口,四肢短小 |
食性 | 肉食,主食魚類和甲殼類 |
棲息地 | 清澈低温的溪流 |
分佈 | 中國湖南、陝西、廣東等地 |
特殊性 | 因叫聲似嬰兒而得名 |
娃娃魚:迷人的兩棲動物
娃娃魚,又稱大鯢,是一種奇特而迷人的兩棲動物,以其流線型的身體和可愛的面孔而聞名。娃娃魚主要分佈於中國中部和西部地區,棲息於清澈、流速緩慢的溪流和湖泊中。


特徵
娃娃魚的身長可達兩公尺,體重可超過二十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牠們的身體呈流線型,覆蓋著厚實的皮膚,其上有許多凸起的肉突,有助於牠們快速游泳。娃娃魚的頭部寬而扁平,眼睛小且位於頭頂,嘴寬且佈滿細小的牙齒。
特徵 | 描述 |
---|---|
身長 | 可達兩公尺 |
體重 | 可超過二十公斤 |
體型 | 流線型 |
皮膚 | 厚實,有凸起的肉突 |
頭部 | 寬而扁平 |
眼睛 | 小,位於頭頂 |
嘴巴 | 寬,佈滿細小的牙齒 |
習性
娃娃魚大多夜行性,白天通常躲藏在岩石或洞穴中。牠們以各種小型動物為食,包括魚類、昆蟲、甲殼類和蠕蟲。娃娃魚沒有舌頭,因此必須依靠吸力將獵物吸入口中。
繁殖
娃娃魚在春季進行繁殖,雌性會在水中產下約 100 到 200 顆卵。雄性會將精子釋放到卵上,並負責保護卵。卵孵化後,幼體會經歷一個變態過程,逐漸發育成具有肺的成年個體。
保育狀態
娃娃魚因其棲息地破壞、過度捕撈和污染而面臨瀕危的威脅。牠們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色名錄,並受到國際法保護。保育娃娃魚對於維持中國特有物種的多樣性和健康生態系統至關重要。
延伸閲讀…
【環球薈報】內地娃娃魚「身價」大跌養殖户被迫轉型 – Now 新聞
大鯢| 香港海洋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