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中樓裝修注意事項
引言
樓中樓格局受現代人青睞,兼具平面與立體視野。裝修時,應注意樓中樓合法性、樓高限制、區隔規劃等事項,才能打造舒適宜居的空間。


合法性
僅一樓及頂樓可合法建造樓中樓,且夾層面積不得超過樓層面積三分之一或一百平方公尺,須與主體同時施工。
樓高限制
法規規定屋高三點六公尺以上可做樓中樓,建議樓高四點二公尺以上較為理想,上下樓層皆可超過兩公尺高。若受樓高限制,應先考量下層空間至少兩公尺高。
區隔規劃
樓中樓以公區在下層、寢室在上層為主。下層可保持挑高優勢,讓線條垂直延伸,拓展空間感。上層空間不妨運用錯層手法,配置不同高度區域,不僅能減少壓迫感,還能替代隔間牆,增加趣味性與層次感。
比例拿捏
若上層樓高過低,建議僅做儲藏空間或臨時客房使用。適當的比例拿捏,才能營造舒適宜居的環境。
錯層運用
錯層設計可細微分配區域高度,有效減緩樓高帶來的壓迫感,同時拓展空間視野與趣味性。
採光及通風
樓中樓空間須注重採光與通風。可運用挑高空間設置天窗,引入自然光源;利用隔間牆或玻璃隔斷,維持良好的空氣流通。
樓梯安全
樓梯的設計應符合安全規範,包括踏階寬度、樓梯扶手、防滑措施等。
類型區別
| 類型 | 特色 |
|—|—|—|
| 複層樓中樓 | 上下層完全相連,通常較為寬敞明亮 |
| 錯層樓中樓 | 上下層錯位設計,可緩解壓迫感並加強趣味性 |
| 夾層樓中樓 | 於原有樓層內設置夾層空間,通常較為狹窄低矮 |
注意事項
| 點項 | 注意事項 |
|—|—|—|
| 法令 | 確認是否為合法樓中樓,符合相關建築法規規定 |
| 樓高 | 確認樓高是否符合舒適居住需求,優先考量下層空間高度 |
| 區隔 | 明確分隔公區與寢室空間,適當設計挑高或錯層 |
| 採光 | 善用挑高空間引進自然光源,維持良好採光 |
| 通風 | 採用隔間牆或玻璃隔斷等設計,確保通風順暢 |
| 樓梯 | 符合安全規範,設置扶手、防滑措施並確保踏階寬度 |
樓中樓設計:空間利用的巧妙創新
樓中樓設計是一種巧妙的空間利用技術,將建築物內的部分樓層挑高,創造出額外的夾層或閣樓空間。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增加使用面積,還能帶來更豐富立體的視覺效果。
樓中樓設計的優點
優點 | 説明 |
---|---|
空間利用最大化 | 樓中樓設計可以增加建築物的有效使用面積,特別適合面積較小的住宅或商用空間。 |
創造多元空間 | 夾層或閣樓可以被用作不同的功能空間,如卧室、書房、遊戲室或儲藏室。 |
提升視覺效果 | 樓中樓設計打破傳統的水平平面概念,創造出立體而寬敞的空間感。 |
採光通風佳 | 挑高的設計有利於採光和通風,營造舒適宜人的室內環境。 |
降低建築成本 | 樓中樓設計可以在不增加建築面積的情況下增加使用空間,從而降低整體建築成本。 |
樓中樓設計的類型
樓中樓設計有多種類型,根據夾層或閣樓的位置和大小,可分為:
- 半樓中樓:夾層面積僅佔樓層面積的一部分,通常用作休息區或儲藏空間。
- 通樓中樓:夾層面積佔樓層面積的一半以上,形成一個獨立的房間。
- 雙樓中樓:建築物內有多個樓中樓,創造出多層次的空間結構。
樓中樓設計的注意事項
在進行樓中樓設計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樓高限制:樓中樓設計需要一定的樓高才能確保使用舒適度。
- 安全性:夾層或閣樓必須符合安全法規,確保樓梯和欄杆的安全性。
- 採光與通風:樓中樓設計應注意採光和通風,避免空間陰暗或空氣不流通。
- 動線規劃:樓中樓設計應考慮好動線規劃,確保不同空間之間的流暢移動。
- 美觀性:樓中樓設計應注重美觀性,包括夾層與閣樓的造型、裝潢和材料選擇。
樓中樓設計應用實例
樓中樓設計廣泛應用於住宅、商用和公共建築中,以下是一些應用實例:
- 住宅:卧室、書房、兒童遊戲室。
- 商用:辦公室、商店、餐廳。
- 公共建築:圖書館、博物館、展覽廳。
樓中樓設計不僅是一種空間利用的巧妙創新,還能創造出獨特而富於魅力的室內環境。通過合理的規劃和設計,樓中樓可以讓建築物充分發揮空間價值,帶來更舒適、美觀和實用的使用體驗。
延伸閲讀…
樓中樓設計改造6原則,這些搞定空間才舒適
31款樓中樓和夾層設計!激發更多創意靈感@ 帝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