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16 2 月, 2024

犛牛:高原上的健壯雄獸

引言

自古以來,人們稱呼犛牛有許多別名,包括「旄牛」、「犣牛」、「毛犀」、「貓牛」、「竹牛」、「毛牛」等,足見其特色與多元的運用。

形態特徵

犛牛體型龐大,成年雄性可達3.6米長、肩高1.6米、體重逾500公斤。其肩部隆起,耳小,四肢短粗,雄性角大而偏扁,角基間距較寬,角尖後彎曲。全身被毛暗褐色,頭背毛短而光滑,體側、頸、腹、胸、尾部毛長。吻鼻部略顯白色,年老個體頭毛轉灰,背毛帶棕紅。尾下垂及踝部,家養個體較小,毛色亦有差異。

犛牛角 Play

生活習性

犛牛主要棲息於青藏高原的荒蕪之地,耐寒不耐熱。牠們成羣遊走,以山谷中的粗草為食。繁殖期為秋季,懷孕期約8至9個月。

犛牛角

藥用價值

據《本草綱目》記載,犛牛具有酸鹹涼無毒的特性,可治療驚癇、熱毒、諸血病。

食用與加工

犛牛肉質鮮美,可供食用;犛牛毛可製成柔軟的紡織品,而角則可用於製作弓具。

特殊適應能力

犛牛擁有令人驚嘆的生理特徵,能適應高原嚴苛的環境。牠們的身體構造能有效禦寒保暖,紅血球數量較多,氧氣攜帶能力優越,協助牠們在稀薄的空氣中生存。

總結

[特徵 描述
別名 旄牛、犣牛、毛犀、貓牛、竹牛、毛牛
形態 雄體長達3.6米、肩高1.6米、體重逾500公斤,角大而偏扁,全身暗褐色被毛
習性 羣居、耐寒不耐熱、食粗草
藥用 酸鹹涼無毒,治驚癇、熱毒
用途 肉可食用、毛可紡織、角可製弓
適應 身體構造禦寒、紅血球多助呼吸

犛牛角:藏族文化和經濟的珍貴瑰寶

犛牛角,是藏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藏族的犛牛角製品以其獨特的工藝、精美的外觀和廣泛的應用而聞名。

犛牛角的文化意義

犛牛角在藏族文化中具有深遠的象徵意義。它代表著財富、地位和威望。此外,犛牛角還與藏族宗教和神話緊密相連。在藏傳佛教中,犛牛角被認為是吉祥物,象徵著力量和保護。在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中,犛牛角被描繪成英雄格薩爾使用的法器,具有巨大的神力。

犛牛角的用途

犛牛角在藏族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實用角色。它們被廣泛用於製作各種器具和工藝品,包括:

用途 物品
飲器 酒杯、茶壺
樂器 號角、卡爾笛
飾物 項鍊、手鐲
傢俱 桌子、椅子
宗教用品 法器、念珠

犛牛角的製作工藝

製作犛牛角製品的工藝非常精湛。首先,需要將犛牛角去除角質,然後塑形、拋光和雕刻。製作一件精緻的犛牛角製品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藏族的工匠通常會根據犛牛角的形狀和紋理來決定不同的用途。

犛牛角的經濟價值

犛牛角製品是藏族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不僅滿足藏族自己的需求,還作為珍貴的商品銷往中國其他地區和全球各地。犛牛角製品產業為藏族提供了重要的收入來源,促進了經濟發展和文化保育。

犛牛角的保護和保育

犛牛角是一種有限的資源。為了保護野犛牛的種羣和確保犛牛角產業的可持續性,制定了保護和管理措施。這些措施包括:

  • 控制犛牛的捕獵和採角活動
  • 設立保護區
  • 促進犛牛養殖業

結論

犛牛角是藏族文化和經濟的珍貴瑰寶。它代表著藏族的歷史、傳統和創造力。透過世代傳承的精湛工藝和廣泛的應用,犛牛角在藏族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保護和保育犛牛角資源對於藏族文化的繁榮發展和經濟的永續發展至關重要。

延伸閲讀…

Top 500件犛牛角雕刻- 2024年2月更新 – 淘寶

犛牛角梳_百度百科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