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柔和與舞龍的剛勁,在太極龍中巧妙融合,締造出獨特的健身運動。資深太極拳教練鄭順利汲取華人舞龍精髓,創編了太極健身龍,將太極拳的協調、平衡與舞龍的氣勢結合,為身心帶來全方位的鍛鍊。
太極健身龍:結合太極與舞龍的新形態運動
緣起:融合動靜協調
資深太極拳大師鄭順利融合太極拳的靜與舞龍的動,創編了太極健身龍。太極拳的柔中帶剛與舞龍的氣勢磅礴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基本技巧:漸進習得
入門者需掌握基本的太極拳招式,如雀尾、掤、履等,以及太極中的白鶴亮翅、野馬分鬃。運用熟練後,進一步練習綵帶技巧,再循序漸進地練習變化招式,如轉身跳躍等。
招式 | 描述 |
雀尾 | 手部動作形似鳥雀張開尾羽 |
掤 | 雙手推掌,類似輕輕推開門 |
履 | 腳步向側前踏出,重心前移 |
白鶴亮翅 | 雙手展翅,身體下沉,模擬白鶴飛翔 |
野馬分鬃 | 雙手左右擺動,形似野馬甩動鬃毛 |
健康益處:樂齡者有感
75歲的許國禎患有慢性疾病,加入太極健身龍後,身體狀況明顯改善。他表示:「以前心律不穩,現在覺得輕鬆多了。」72歲的李光俠身形矯健,一週練習多次,身體健康:「主要是看起來不顯老,而且體能好、睡眠佳。」
展望未來:推廣健身樂趣
鄭順利期望太極健身龍能在龍年吸引更多人,讓健身與藝術文化得到更廣泛的推廣,也讓更多人體會健身的樂趣。
「太極拳的協調性與平衡性,還有其養身哲學,融入舞龍後,原本剛硬的形象變得柔和,柔中有剛,連綿不絕。」 – 鄭順利
太極龍,是一種獨特的武術形式,揉合了太極拳的原則與中國龍文化的象徵意義。


起源與發展
太極龍起源於 19 世紀末,由中國武術家伍殳賢所創立。伍殳賢是一位太極拳大師,同時也是一位熟練的龍舞表演者。他將兩者相結合,創造了太極龍,這種武術既富有實用性,又具有高度的表演性。
基本原則
太極龍的基本原則與太極拳相似,強調柔韌性、平衡和內在力量。然而,太極龍更專注於模仿龍的動作,包括蛇行的移動、盤旋的姿勢和強有力的爪擊。
形態與動作
太極龍的形態和動作獨樹一幟,展現了龍的靈動與力量。
- 龍形步法:模仿龍蛇行的地面運動,靈活且變化多端。
- 盤旋姿勢:像龍盤旋一般,身體捲曲、姿態舒展。
- 爪擊招式:以手掌和手臂模仿龍爪的快速猛攻,力道強勁。
文化淵源
太極龍不僅是一種武術,更是一種文化表現。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龍的象徵意義,代表著力量、智慧和吉祥。
- 龍圖騰:龍是中國文化中的神獸,自古以來被視為帝王權力的象徵。
- 龍舞:龍舞是一種傳統的中國民間藝術,表演者使用長竿和彩布舞出龍的形體,寄託著驅邪祈福的美好願景。
表演與實用
太極龍既是一種表演性很高的武術,也是一種實用的自衞術。
- 表演性:太極龍的動作優美而富有美感,非常適合在舞台或表演場合展示。
- 實用性:太極龍的爪擊和盤旋姿勢可以有效地應對攻擊,同時也能訓練身體的靈敏性和協調性。
傳承與發展
太極龍自創立以來,不斷得到傳承和發展。許多武術家和表演者對其進行了創新和改進,豐富了其技術和表演形式。
在現代社會,太極龍作為一種傳統武術和文化遺產,受到廣泛的認可和推廣。它不僅培養身體素質,更傳承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延伸閲讀…
太極龍圖片PNG去背圖| 矢量圖案素材
Top 100件太極龍- 2024年2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