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息法睡覺是一種結合了瑜伽和佛學修養的放鬆方式,它強調心氣的調理以及身體機能的休息和恢復。這種方法要求參與者保持心靜,通過特定的姿勢和呼吸技巧來達到綜合調理的效果。以下將介紹兩種龜息睡眠法的實踐方式。首先是姿勢:俯卧,面朝牀或地毯,兩臂上抬屈肘,手掌分置兩耳旁。接著是呼吸及意念:心靜意定,舌尖在上下牙齦外輕輕攪動,待津液滿口後,慢慢吸氣,同時將津液引導至丹田。然後緩緩深長地呼氣,將氣吐盡,全身放鬆。在此過程中,保持寧靜,專注於聽自己的呼吸聲,逐漸進入深長、細緩的呼吸節奏。隨著聽息的深入,心念合一,氣息和神融為一體,達到平和與和諧的狀態。


龜息睡眠法的姿勢與呼吸
龜息睡眠法是一種結合了瑜伽和佛學修養的放鬆和休息方式,強調心氣的調理以及人體機能的恢復。以下介紹兩種不同的龜息睡眠法姿勢和呼吸技巧。
俯卧龜息法
- 面朝下,枕於牀或地毯上,兩臂上抬,屈肘,掌心分置於兩耳旁。
- 兩臂放鬆,兩腿自然伸直,兩腳間距與肩同寬或略寬。
- 全身極度放鬆。
呼吸及意念
- 心靜意定,口微閉,舌在上下牙齦外徐徐攪動,待津液滿口後,緩緩吸一口氣,隨津液下嚥至丹田。
- 然後緩慢深長地呼氣,將氣吐盡,全身隨呼氣極度放鬆。
- 專心聽息,一念帶萬念,漸漸入靜,呼吸自然,漸入勻靜深長細緩。
此式對高血壓、失眠及某些生殖系統疾病有顯著效果。
側卧龜息法
- 枕高約3至4寸(12至18釐米),頭微前俯於枕上,軀幹微後曲,呈含胸拔背、氣沉丹田之勢。
- 右腿彎曲在下,左腿蜷曲,膝部觸牀,左腳背勾貼於右腿委中或承山穴上。左腳亦可不勾貼,任意置於右腿前,以自我舒適為度。
- 右肘屈曲,肘彎成鈍角,掌心向上置於耳前枕上,左臂自然置於身側,掌心朝下,置於髖部。
呼吸同“俯息蟄藏”,對男女生殖系統疾病尤其有效。
睡眠的時間與品質
一個人真正需要的睡眠時間並不多,通常兩個鐘頭就足夠了。很多人睡7、8個鐘頭甚至更久,是因為習慣賴在牀上,這並非自然的生理需求。打坐做功夫的人知道,中午只要閉眼真正睡3分鐘,就等於睡了兩個鐘頭。這與地球法則、易經陰陽的道理有關,此時會感覺到心臟下方有一股力量降下來,與丹田的力量融合,達到“水火既濟”的狀態,讓人豁然醒來,精神百倍。
因此,對於失眠或需要在夜間工作的人來説,正子時(約12點半以前)無論多困都要睡20分鐘,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過了正子時還想睡覺,會嚴重影響精神。卯時(4至6點)如果再睡,會導致一天的精神狀態不佳。因此,掌握正確的睡眠時間對於保持身心健康至關重要。
在古代,醫學還未發達,人們就已經開始探索各種養生之道。其中,龜息法睡覺作為一種特殊的睡眠方式,源遠流長,被認為是長生不老的重要秘訣。所謂龜息法,是指模仿烏龜的呼吸頻率,通過調整呼吸節奏和深度,達到提高睡眠質量和煥發身體機能的效果。
龜息法睡覺的原理與實踐
龜息法睡覺的關鍵在於控制呼吸,使其變得深長而平緩。這種呼吸模式可以降低新陳代謝率,減少能量消耗,同時提高血液中的氧氣含量,促進身體的微循環。在睡眠過程中,這種方法的應用可以使人體進入一種深度的休息狀態,有助於提高免疫系統功能,加速傷口癒合,甚至有抗衰老的作用。
- 龜息法睡覺的好處:
- 1. 增進睡眠深度和質量
- 2. 提高免疫力
- 3. 促進身體修復和再生
然而,龜息法睡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和練習。初學者可以從簡單的呼吸控制開始,逐漸增加控制呼吸的時間和頻率。在實踐中,可以採用以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