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於2020年中元節上映的《馗降:粽邪2》,結合台灣宮廟民俗與恐怖傳説,引人入勝。本影評將深入探討電影中所展現的台灣鬼神信仰與民俗儀式,揭開隱藏在陰森景象中的靈異世界。
台灣民俗與恐怖傳説
送肉粽:
一種驅邪除煞儀式,旨在將縊死者冤魂送往海邊或河口燒毀,安撫其怨氣。


跳鍾馗:
由演員或傀儡扮演鍾馗,驅逐惡靈,祈求安寧。
椅仔姑:
相傳為一名被虐死的女童魂魄,夜晚會以竹椅作為媒介,讓人們問事求卜。
陰陽眼:
擁有通靈能力,能看見超自然現象。魏佳敏一角便是具有陰陽眼體質的少女。
鬼師父:
2018年宜蘭內埤海灘發現的邪靈像,是販毒走私者崇拜的邪神,需以人血祭拜。
電影特色與劇情
電影圍繞火哥(李康生飾)、魏佳敏(許安植飾)等角色展開,他們身陷邪靈糾纏的困境中。面對「天命與邪祟一線之隔」的殘酷抉擇,他們被迫踏上一段勇於面對、抗拒黑暗的旅程。
「送肉粽」與邪靈作祟
續集故事從一樁離奇命案展開,受害者為販毒嫌犯昌仔。昌仔之死牽扯出一連串上吊懸案,幕後主使正是鬼師父。電影巧妙融合「送肉粽」儀式與鬼師父傳説,描繪出邪靈如何在人世間掀起腥風血雨。
「跳鍾馗」與驅邪對抗
火哥身為鍾馗乩身,肩負驅邪除煞的重任。電影中有多場「跳鍾馗」儀式,展現出台灣傳統民俗的力量,與惡靈展現激烈交鋒。
「椅仔姑」與命運聯繫
魏佳敏能夠看見椅仔姑,並得知自己與鬼師父之間的關聯。電影以此呼應台灣民間信仰中「前世業障」的概念,暗示角色命運與超自然力量的糾纏。
「陰陽眼」與靈異體質
魏佳敏的陰陽眼能力讓她得以看見超自然現象,並承擔其伴隨而來的風險。電影通過她的視角,呈現出靈異世界的詭譎與恐怖。
「鬼師父」與邪惡對決
鬼師父作為電影中的終極邪惡,其形象取材自宜蘭內埤海灘的真實事件。電影虛構出一段人神之間的對抗,探索信仰與邪祟之間的界線。
總結
《馗降:粽邪2》是一部融合了台灣民俗、恐怖傳説與陰陽對抗的驚悚電影。它深入探討了「天命、邪祟、命運」等深刻主題,並通過視覺效果與劇情張力營造出驚悚刺激的氛圍,讓觀眾體驗到鬼神世界的神秘與無常。
鬼師傅由來
起源與傳説
相傳在古代中國,有一位道士名為張天師,他收服了數以千計的鬼魂,並將其訓練成強大的軍隊,稱為「鬼師」。這些鬼魂生前曾是武將、謀士或其他各行各業的能人異士,死後保留了生前的能力,成為張天師的得力助手。
道教文化與鬼師
在道教文化中,鬼師被視為一種靈體,通常被認為是善良和有益的。他們可以幫助信徒驅邪除魔、治療疾病、招財進寶等。人們通常透過祭祀或祈禱來與鬼師溝通,希望能得到他們的庇護和幫助。
不同類型的鬼師
鬼師有許多不同的類型,根據其能力和職責而分類,常見的有:
鬼師類型 | 職責 |
---|---|
武將鬼師 | 負責戰鬥和保護 |
謀士鬼師 | 提供計謀和指導 |
醫神鬼師 | 掌握醫術,治療疾病 |
財神鬼師 | 掌管財富,招財進寶 |
供奉與祭祀
信徒通常會供奉鬼師神像或靈位,並定期祭祀他們。祭祀供品包括米飯、水果、酒水等。透過祭祀,信徒希望表達對鬼師的尊敬和祈求他們的幫助。
鬼師信仰的傳播
鬼師信仰隨著道教的傳播而廣泛流傳,不僅在中國,在東南亞、日本和韓國等地區也受到尊崇。在這些地區,人們會舉行各種祭祀和祈福活動,以供奉和祈求鬼師的保佑。
結語
鬼師是道教文化中獨特的存在,其起源與傳説充滿神秘色彩。他們被視為善良和有益的靈體,可以幫助信徒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隨著時代變遷,鬼師信仰的影響力有所減弱,但其根深蒂固的文化底藴仍然在現代社會中留下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