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筋活絡暢氣血,駟馬穴功不可沒
「駟馬穴」,位於大腿前面,膝蓋骨外上緣往上七寸五分處。取穴時,先從膝蓋骨上方五分處橫向開一寸,再往上兩寸,即可找到「駟馬中穴」。中穴再往上兩寸,為「駟馬上穴」。
「駟馬下穴」的取穴位置,與「駟馬中穴」相同。此穴位具有通調水道、疏風解表的功效,常搭配「靈骨」、「大白」、「大間」、「小間」、「中間」、「分金」、「合金」等穴位使用,能有效緩解疾病。


駟馬穴的妙用:
- 皮膚病:牛皮癬、濕疹、蕁麻疹等。
- 呼吸系統疾病:鼻炎、咳嗽、肺炎等。
- 其他:乳腺炎、甲狀腺炎、面癱、胸部岔氣等。
此外,「駟馬穴」是治療肺部相關疾病的重要穴位,與「腎關」、「完骨」、「聽宮」、「聽會」等穴位搭配使用,可改善神經性耳鳴。與胃經、膽經的穴位共同使用,能治療痤瘡、濕疹等皮膚疾病。
注意事項:
使用「駟馬穴」進行治療時,應避免過度刺激或過度按壓,以免傷及筋肉。針灸時,應由合格的醫療人員操作。
以下表格整理了「駟馬穴」的取穴方法和功效:
穴位名稱 | 取穴方法 | 功效 |
---|---|---|
駟馬上穴 | 膝蓋骨上方七寸五分,橫向開一寸,向上兩寸 | 疏風解表、通調水道 |
駟馬中穴 | 駟馬上穴下方兩寸 | 疏風解表、通調水道 |
駟馬下穴 | 駟馬中穴下方兩寸 | 疏風解表、通調水道 |
駟馬穴:保衞筋骨、舒緩疼痛的秘穴
「駟馬穴」位於股骨外上髁外緣,是一個能防治筋骨病痛,強健筋骨的要穴。
解剖位置
駟馬穴位於膝蓋外側,在股骨外上髁外緣,當股骨外上髁與腓骨頭連線的中點,屈膝取穴。
取穴方法
- 屈膝,足部平放於地面。
- 沿股骨外上髁外緣向上推按,至壓痛點,即為駟馬穴。
主治病症
駟馬穴主治以下病症:
病症 | 症狀 |
---|---|
膝蓋疼痛 | 膝蓋外側疼痛、酸脹 |
腓骨神經麻痺 | 足部外側麻木、疼痛 |
筋骨萎縮 | 肌肉無力、萎縮 |
腳踝扭傷 | 腳踝扭傷、疼痛、腫脹 |
足底筋膜炎 | 足跟疼痛、僵硬 |
功效
駟馬穴具有以下功效:
- 強健筋骨
- 疏通經絡
- 活血止痛
- 消除疲勞
按摩方法
可以用以下方法按摩駟馬穴:
- 用拇指按壓穴位,力度適中,持續按壓3-5分鐘,每天按壓2-3次。
- 用艾灸灸治駟馬穴,每次灸15-20分鐘,每週灸2-3次。
- 用拔罐拔治駟馬穴,每次拔罐10-15分鐘,每週拔罐2-3次。
注意事項
延伸閲讀…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詳解董氏針灸駟馬穴。
足駟馬準確位置和功效
按摩駟馬穴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 孕婦和經期女性應避免按摩駟馬穴。
- 如果穴位有破損或潰瘍,應避免按摩。
- 按摩後出現不適,應停止按摩並諮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