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14 7 月, 2025

最近在整理家裡的神明廳,發現好多人都會在網路上搜尋「香爐圖片」來參考擺設方式。說真的,香爐這種傳統器物雖然常見,但要拍出好看的照片還真需要一點技巧。今天就來分享幾個拍攝香爐的小撇步,讓你在家也能拍出專業感十足的香爐美照。

首先要注意的是光線問題,台灣很多人家裡的神明廳都比較昏暗。建議可以選擇白天自然光充足的時候拍攝,或是用手機的補光燈從側面打光,這樣香爐的紋路和質感才會明顯。記得避開直射的強光,不然香爐表面的金屬或陶瓷反光會讓照片過曝。

香爐種類那麼多,拍攝時也要根據材質調整角度:

香爐材質 最佳拍攝角度 注意事項
銅製香爐 45度斜角拍攝 要拍出銅鏽的歷史感
陶瓷香爐 正面平視角度 重點表現釉彩花紋
石雕香爐 低角度仰拍 強調厚重質感
現代玻璃香爐 逆光拍攝 展現通透感

很多人會問到底該不該在香爐裡點香時拍照?其實剛點燃的香煙霧繚繞拍起來很有意境,但要注意煙霧不能太濃,不然整張照片會霧濛濛的。建議可以先點一支香試拍,看看煙霧的濃度是否剛好。如果是想拍靜物照,當然也可以等香燒完再拍,這樣畫面會更乾淨。

現在手機拍照功能都很強大,拍香爐時記得開啟「專業模式」手動對焦,把焦點對在香爐最精美的紋飾上。像有些古早味的香爐上面有龍鳳雕刻,或是吉祥字樣,這些都是很好的焦點選擇。背景也很重要,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塊素色的布當背景,避免後面雜亂的物品搶了香爐的風采。

說到整理香爐照片,很多人都會用手機APP後製。其實香爐照最忌諱過度修圖,稍微調整亮度對比就好,千萬別加什麼特效濾鏡,不然反而會失去傳統器物的莊重感。我習慣用手機內建的相簿編輯功能,把暗部拉亮一點,讓香爐的細節更清楚。

香爐圖片

你有沒有發現,為什麼廟裡的香爐圖片總是拍得特別莊嚴?每次看到那些照片,香爐裊裊升起的煙霧,搭配著金碧輝煌的廟宇背景,整個畫面就是有種說不出的神聖感。其實這背後可是有許多小技巧的,攝影師們為了捕捉這種氛圍,往往要花上不少功夫。

首先,拍攝時間的選擇就很重要。清晨或黃昏的斜射光線最能襯托出香爐的莊嚴感,這時候的光線柔和又有層次,打在香爐上會形成自然的光暈效果。而且廟裡的人潮也比較少,畫面更乾淨。很多專業攝影師都會特別挑這些時段去拍攝,甚至要提前好幾天觀察天氣狀況。

拍攝要素 效果說明
低角度仰拍 讓香爐看起來更巨大威嚴
慢速快門 捕捉煙霧流動的軌跡
暖色調後製 強化宗教場所的溫暖氛圍

再來就是構圖的技巧了。攝影師通常會用低角度仰拍的方式,讓香爐在畫面中佔據主要位置,這樣看起來就特別有氣勢。有時候還會故意讓香爐稍微偏離畫面正中央,留一些空間給飄散的煙霧,整個構圖就活了起來。另外,他們也很注重背景的選擇,通常會找那些雕刻精美的樑柱或神像當襯托,讓照片更有故事性。

後製調色也是關鍵的一環。廟宇照片通常會加強暖色調,讓金色更耀眼、紅色更飽和,這樣整體看起來就更有宗教場所特有的莊嚴感。有些攝影師還會刻意把對比度拉高,讓煙霧的線條更明顯。不過這些調整都要拿捏得恰到好處,太過頭反而會失去真實感。

最近越來越多人喜歡用手機記錄拜拜時的神聖氛圍,如何用手機拍出有質感的香爐照片?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就算是用手機也能拍出專業感十足的作品。首先要注意的是光線的運用,清晨或黃昏時分的自然光最能襯托出香煙裊裊的氛圍,這時候拍出來的照片會特別有層次感。如果是在室內拍攝,可以試著關掉閃光燈,改用旁邊的燭光或燈籠的光源,這樣拍出來的香爐會更有溫度。

構圖也是很重要的一環,記得不要把香爐放在畫面正中央,試試看「三分法」構圖,把香爐放在畫面的左或右三分之一處,留一些空間給飄散的香煙。拍攝角度可以多嘗試,從稍微俯拍的角度能拍到完整的香爐和升起的煙霧,而低角度拍攝則能營造出莊嚴神聖的感覺。記得開啟手機的網格線功能,這樣構圖時會更輕鬆。

拍攝重點 技巧說明 注意事項
光線選擇 自然光最佳,清晨/黃昏 避免正午強光
構圖方式 使用三分法,留白給煙霧 不要居中
拍攝角度 俯拍完整香爐,低角度顯莊嚴 保持手機穩定
對焦技巧 點擊香爐主體對焦 避免自動對焦失誤
後製調整 微調對比度和飽和度 不要過度修圖

手機拍攝時記得要清潔鏡頭,這個小動作能讓照片清晰度提升很多。如果香爐周圍環境比較雜亂,可以開啟人像模式來模糊背景,讓主體更突出。拍攝煙霧的瞬間要特別有耐心,因為煙的流動很隨性,可以連拍多張再挑選最滿意的。有些手機的專業模式還能調整快門速度,拍出煙霧流動的軌跡會很有意境。最後提醒,拜拜時拍照要保持虔誠的心,不要為了取景而打擾到其他人。

香爐圖片

什麼時候最適合拍攝寺廟香爐的煙霧繚繞?這個問題其實跟天氣、時段和節慶都有關係。台灣的廟宇香火鼎盛,想要拍到那種仙氣飄飄的畫面,可不是隨時去都能遇到好時機。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小技巧,讓你下次去拍廟宇時能輕鬆捕捉到最美的煙霧瞬間。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天氣條件。通常濕度高的日子,煙霧會比較明顯而且停留時間長,像是清晨或雨後特別容易拍到層次分明的煙霧。相反地,大太陽的晴天煙霧容易散開,拍起來就沒那麼有感覺了。另外微風的天氣也不錯,煙霧會呈現自然流動的線條,比完全無風時的死板煙柱更有意境。

再來是時間選擇,這可是有學問的!根據我跑遍全台各大廟宇的經驗,整理出這個實用表格:

時段 優點 缺點
清晨5-7點 人少、煙霧集中 要早起
上午8-10點 光線柔和、香客開始上香 可能人潮較多
黃昏4-6點 逆光效果特別美 煙霧容易散開

節慶期間也是拍攝的好時機,像是農曆初一十五、神明誕辰這些大日子,廟方通常會準備特別多香柱,煙霧量會比平常多好幾倍。不過要記得避開正午時段,因為陽光直射會讓煙霧變得太透明,拍起來就沒那麼明顯了。另外建議可以站在香爐的側面或逆光位置,這樣煙霧的輪廓會更立體,配上廟宇的屋簷或樑柱當背景,整個畫面會更有味道。

拍攝時記得帶條毛巾或口罩,畢竟站在香爐旁邊真的滿嗆的。還有就是要尊重廟方規定,有些廟宇是禁止在特定區域拍照的,拍攝前最好先詢問一下廟公。相機設定方面,建議用快門優先模式,快門速度控制在1/125秒左右,這樣既能凍結煙霧的流動感,又不會讓畫面太過模糊。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