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4 8 月, 2025

最近在幫家裡換新門,才發現原來「門寬公分」這個細節這麼重要!以前都沒注意過,結果買回來的門不是太寬就是太窄,安裝時才發現根本不合用。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門寬的實用資訊,讓你在挑選門的時候不會像我一樣手忙腳亂。

首先要知道,台灣常見的室內門寬度大概落在60-90公分之間。不過不同空間的門其實都有自己適合的尺寸範圍,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表格給大家參考:

空間類型 常見門寬範圍(公分) 特殊情況說明
臥室/房間門 75-90 雙人床搬運需考慮90公分以上
浴室門 60-75 需注意乾濕分離空間
廚房門 70-85 推拉門寬度可達120公分
陽台落地門 90-120 採光與通風考量

說到這個,前陣子朋友家裝修就遇到一個特別的情況。他們家的走道比較窄,傳統75公分的門會讓動線變得很卡,最後選擇了特製的50公分窄門。雖然一開始擔心會不會太窄,但實際使用後發現,這種特殊尺寸的門反而很適合小空間,而且看起來還蠻有設計感的!

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測量門寬時不能只看門框,還要考慮到門扇開啟的空間。特別是現在很多人喜歡做推拉門或摺疊門,這些門型的寬度計算方式都不太一樣。像我們家廚房最後就選了85公分的三合一通風門,平常煮飯時可以把門完全打開通風,冬天又可以關起來保暖,真的很實用。

最後分享一個小技巧:如果你家的門寬比較特殊,記得要提前跟設計師或工班討論。現在很多建材行都可以客製化門寬,只是需要多一點時間製作。像我們社區有位鄰居,為了配合老房子的特殊格局,還特別訂做了48公分的復古門,雖然比標準尺寸小很多,但裝起來反而成為家裡的特色亮點呢!

門寬公分

門寬公分怎麼量?教你用捲尺正確測量的3個步驟

最近要換新門或裝潢,第一步就是要量好門寬公分數。很多人以為拿捲尺隨便一拉就好,其實量錯尺寸可是會讓後續工程整個走鐘的啦!今天就來分享正確量門寬的3個步驟,讓你一次就量準,不用在那邊反覆確認到懷疑人生。

準備工具與注意事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量門寬前記得準備這些東西:

工具名稱 用途說明 注意事項
金屬捲尺 測量門框寬度 選有公分刻度的較精準
鉛筆 標記測量點 建議用細筆頭比較清楚
小梯子或椅子 測量高處時使用 注意安全不要跌倒

特別提醒大家,量門寬不是只有量一個地方就好喔!因為台灣老房子常有門框變形問題,最好上、中、下三個位置都要量,取最窄的數值才不會買錯門。

實際測量3步驟

第一步:清空門框周圍
先把門完全打開,檢查門框有沒有雜物或凸起的門擋。上次我朋友就是沒注意門擋,結果量的時候捲尺被卡住,整整少算2公分,新門根本裝不進去超尷尬的!

第二步:從門框內側量起
很多人會直接量門板,其實正確是要量門框內側的淨寬。把捲尺頂端牢牢抵住門框一邊,拉到另一邊時要確認捲尺是水平的,不能歪斜。記得要讀取捲尺”內側對內側”的數字,這個才是真正的門寬公分數。

第三步:多點測量取最小值
就像前面說的,台灣氣候潮濕容易讓門框變形。建議在離地15公分、門高中間、離門頂15公分這三個位置各量一次。我自己的經驗是中間最寬、下面最窄,所以最後要取最小的那個數字來當標準值,這樣新門才不會卡住。

為什麼台灣老房子的門寬都比較窄?原來跟這個有關

每次走進台灣的老房子,總覺得門框特別窄,稍微胖一點的人都要側身才能通過。其實這跟早期台灣的建築習慣和社會背景有很大關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老房子的小秘密。

老一輩的師傅說,早期蓋房子很講究「藏風聚氣」,門做窄一點是為了不讓好運氣跑掉。而且以前的建材都是手工打造,門框太寬容易變形,所以寬度通常控制在60-80公分左右。另外啊,早期台灣人普遍身材比較瘦小,這樣的門寬其實很夠用。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幾個影響門寬的因素:

影響因素 說明
風水觀念 認為窄門可以留住財氣,避免「漏財」
建材限制 木料承重有限,過寬的門框容易變形
生活習慣 早期家庭成員少,不需要經常搬運大型家具
氣候適應 窄門配合高門檻,可以防颱風天的雨水潑入

說到這個,不得不提早期台灣人真的很會利用空間。門做窄一點,室內就能多放一張桌子或櫃子。而且以前的房子很多是連棟的,門太寬會佔用公共走道空間。現在看這些老房子,雖然門窄窄的,但反而有種特別的親切感,像是穿越時空回到阿公阿嬤那個年代。

有些老師傅還會在門框上做文章,像是加裝可以拆卸的活動門板,夏天拆掉通風,冬天裝上保暖。這種巧思現在很少見了,但當你仔細觀察老房子的細節,會發現處處都是生活智慧。下次經過老房子,不妨注意看看門框的設計,說不定會發現更多有趣的小細節呢!

門寬公分

裝修新手必看!常見門寬公分尺寸懶人包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裝修新家,常常問我門到底要做多寬才夠用。其實門的尺寸學問不小,太窄搬家具會卡住,太寬又浪費空間。今天就來分享台灣常見的門寬尺寸,讓大家在規劃時有個參考依據。記得要根據家裡實際狀況調整,特別是如果有輪椅需求的話,法規規定至少要80公分以上喔!

一般來說,台灣住宅最常見的門寬是75-90公分之間。這個範圍可以滿足大多數家庭的需求,像是臥室門、浴室門用75公分就很夠用。不過現在很多新建案為了讓空間看起來更寬敞,會做到85公分左右。而大門因為要考慮到搬大型家具進出,通常會做到90公分以上比較保險。

下面整理幾個常見空間的建議門寬給大家參考:

空間類型 建議門寬 (公分) 備註
主臥室門 75-85 標準雙人床進出沒問題
次臥室門 75-80 單人床或書桌都夠用
浴室門 70-75 考慮到隱私通常不會做太寬
廚房門 75-80 要預留推車或家電進出的空間
大門 90-120 建議至少90公分比較實用
陽台門 80-90 要考慮洗衣機等大型家電的搬運

如果是老屋翻新的話要特別注意,很多30年以上的公寓原本的門框可能只有60幾公分,這種時候就要評估要不要打牆擴大門洞。另外現在很流行的穀倉門或摺疊門,因為開關方式不同,需要的空間也會比傳統門再多一些,建議預留多5-10公分比較保險。

最後提醒大家,實際施工前一定要跟設計師或工班確認好尺寸,特別是如果要做特殊造型門或是有地坪高低差的狀況,這些都會影響到門的實際可用寬度。最好能在現場用紙板或膠帶標示出來實際感受一下,才不會等裝好了才發現不夠用喔!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