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條文 | 伸展長度 (\alpha_h) 修正 | 保護層小於 6.5cm | 有效範圍 | 適用範圍 |
---|---|---|---|---|
5.6.3 節 | 表 5.6.3 | 須加箍筋或肋筋 | 具標準彎鈎之受拉鋼筋 | N/A |
5.6.2 節 | 公式 | N/A | 具標準彎鈎之受拉鋼筋 | N/A |
5.6.1 節 | 5.6.2 節 + 修正 | N/A | 受拉竹節鋼筋末端具標準彎鈎 | N/A |
5.3.2 節 或 5.3.3 節 | 5.3.2 節或 5.3.3 節 | N/A | 竹節鋼筋與麻面鋼線受拉 | N/A |
5.3.1 節 | 30 公分 | N/A | 竹節鋼筋與麻面鋼線 | 受拉 |
修正因數:
- 錨固工法
- 抗震設計
- 鋼筋錨定
- 混凝土結構
- 箍筋
鋼筋t頭作用
鋼筋t頭作用是指鋼筋在混凝土構件中以「T」形橫置,並承受混凝土因收縮或荷載而產生的局部拉應力。這種作用對於防止混凝土構件開裂和破壞至關重要。
作用機理
當混凝土構件承受荷載或收縮時,其表面會產生拉應力。由於混凝土的抗拉強度較低,因此容易開裂。鋼筋t頭的作用就是提供額外的拉力抵抗,防止混凝土開裂。
鋼筋t頭的作用機理如下:
- 鋼筋的橫截面積較大,可以承受較大的拉力。
- 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力較強,可以將拉力傳遞到混凝土中。
- 鋼筋在混凝土中呈「T」形橫置,可以有效地抵禦混凝土的拉應力。
應用領域
鋼筋t頭作用廣泛應用於各種混凝土構件中,包括:
構件類型 | 應用位置 |
---|---|
梁 | 受彎區域 |
板 | 底部 |
柱 | 側面 |
牆 | 表面 |
設計原則
設計鋼筋t頭作用時,需要考慮以下原則:
- 鋼筋的橫截面積應足夠大,以承受混凝土的拉應力。
- 鋼筋的間距應適當,以確保混凝土與鋼筋之間的良好粘結。
- 鋼筋的錨固長度應足夠長,以保證鋼筋的拉力能有效傳遞到混凝土中。
優點和缺點
優點:
- 加強混凝土構件的抗裂能力。
- 提高混凝土構件的承載能力。
- 延長混凝土構件的使用壽命。
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