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24 3 月, 2024

| 關鍵礦物質 | 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 缺乏症狀 | |—|—|—|
| 銅 | 新陳代謝、骨骼、神經系統運作 | 貧血、免疫力下降、骨質疏鬆、記憶力下滑、不良於行、皮膚蒼白、白髮增生、甲狀腺異常 | |
| 銅缺乏 | 罕見,多由遺傳疾病或中樞神經疾病引起 | 補充劑不建議,健康飲食攝取足夠 |
| 過量攝取 | 嘔吐、腹瀉、頭痛、呼吸困難、黃疸、肝腎損傷 | 治療方法為妥善治療 |
| 人體吸收銅的機轉 | 銅含量低時:主動運輸,銅含量高時:擴散作用 | 吸收銅後進入肝門靜脈,與白蛋白結合,運送到肝臟儲存 |
| 成年人每日應攝取銅量 | 0.7~0.9毫克 | 安全上限為10~12毫克 |
| 食物含銅量 | 動物肝臟:最多,龍蝦、牡蠣、大豆:富含銅 | 食用富含銅的食物時,避免食用牛奶或雞蛋中的蛋白質,因會阻止銅的吸收 |
| 鋅與銅 | 互相拮抗,鋅攝取過度可能導致銅缺乏 | 專業研究建議:若鋅銅拮抗導致銅缺乏,建議攝取3.0毫克/天銅 |
| 銅進入人體後 | 由小腸吸收,運送到肝臟 | 以二價形式存在,與有機物形成複合物 |
| 影響銅吸收的食物成分 | 增進吸收:與銅結合,增加其溶解度 | 抑制吸收:維生素C還原銅離子,變成不易吸收的亞銅離子,鋅與銅拮抗 |
| 銅促進鐵吸收 | 銅攝取不足會導致鐵吸收缺乏 | 導致貧血 |
| 銅攝取不足的原因 | 鋅攝取過多,消化道疾病,腎臟或腸道疾病 |
| 銅過量 | 超過64毫克 | 症狀:反胃、噁心、嘔吐、腹瀉,嚴重症狀:血尿、黃疸、寡尿,攝取量超過正常攝取量1000倍,有致命風險 |
| 銅與精神疾病 | 精神分裂症患者體內銅含量較高 | 是否銅過量導致精神疾病,仍未知 |
| 家居銅製水管殘餘物 | 可能導致心臟病或阿茲海默症 |
| 銅與鋅 | 互相拮抗,鋅攝取過多會導致銅缺乏症 |
| 銅與鐵 | 影響人體對鐵的吸收、運輸和利用 | 缺銅會導致貧血 |
| 銅與骨質疏鬆症 | 銅參與骨骼內部鏈結的形成,缺乏會促使骨質疏鬆症發生 |
| 銅與大腦 | 參與大腦能量供應、防禦系統和信號傳遞 | 缺乏會導致學習和記憶問題 |
| 銅與行走 | 影響脊髓絕緣性,降低會導致信號無法有效傳遞,失去協調性或不穩定 |
| 銅與甲狀腺 | 影響甲狀腺激素的濃度,濃度低會導致更容易感到寒冷 |
| 銅與皮膚、頭髮 | 影響黑色素的產生,導致皮膚蒼白、白髮增生 |
| 銅與視力 | 影響神經系統運作,嚴重缺乏可能會導致視力喪失 |

銅對身體的影響 Play

銅對身體的影響

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在許多重要的身體功能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銅對身體的影響廣泛,涵蓋了從紅血球生成到免疫功能等各個方面。

銅對身體的影響

生理功能

生理功能 銅的作用
紅血球生成 銅參與紅血球形成中血紅蛋白的合成
氧氣運輸 銅與血紅蛋白結合,促進氧氣輸送
免疫功能 銅參與免疫細胞的發育和活性
神經系統 銅參與神經遞質的合成,影響大腦功能
骨骼健康 銅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有助於骨骼形成

銅的攝取與代謝

人體從飲食中攝取銅,主要來源包括貝類、堅果、內臟和全穀物。銅在肝臟中代謝,並儲存在肝臟和腎臟中。

銅缺乏與過量

銅的缺乏或過量都會導致健康問題。

銅缺乏

症狀 可能原因
貧血 銅不足以合成血紅蛋白
白血球減少 銅缺乏影響免疫功能
神經系統損傷 銅不足以支持神經遞質的合成

銅過量

症狀 可能原因
肝毒性 長期攝入過量的銅會損傷肝臟
腎毒性 過量的銅會累積在腎臟,導致腎臟問題
神經系統損傷 過量的銅會干擾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

銅的建議攝取量

銅的建議攝取量因年齡和性別而異。根據衞生福利部建議,成年男性每日建議攝取量為 0.9 毫克,而成年女性為 0.7 毫克。

結語

銅對身體的影響不容小覷。維持適當的銅攝取量對於維持身體健康至關重要。均衡飲食、避免攝取過量的銅,可以幫助確保身體獲得足夠的銅,同時降低銅過量的風險。.0 毫克 | 0.8 毫克 |
| 19 歲以上 | 0.9 毫克 | 0.7 毫克 |

銅來源

富含銅的食物包括:

食物 銅含量 (毫克/100 克)
生蠔 7.6
動物肝臟 3-5
核果 1.5-2
豆類 0.5-1
堅果 1-2
黑巧克力 1.5
全麥產品 0.5-1

結論

銅對身體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既是身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潛在的毒素。維持銅攝取量的平衡對於整體健康至關重要。通過攝取富含銅的食物和避免過量攝取,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銅的健康益處,同時將風險降至最低。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