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15 3 月, 2024

上九

逃逸至極,百利而行。

九五

遯 Play

隱居美善,堅守正道吉凶。

九四

遯

退隱適宜,君子得吉,小人阻途。

九三

心結牽絆,疾厲險阻,安撫眷屬吉祥。

六二

堅定決心,如皮革牢繫,無法動搖。

初六

滯留不前,兇險重重,止步不動無災。

明哲保身,退隱躲避。遯卦告示,萬物難以恆在,故當退卻。
君子之道,遠離小人,隱遁明志。

遯的思想起源

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老子》中就有「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的説法,倡導與世無爭,過著簡樸自足的生活。《莊子》更是將發揮到了極致,認為「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無待於外物而樂」。

遯的表現形式

的表現形式有多種,包括:

表現形式 內涵
隱居山林 遠離人世,遁跡於自然之中
寄情山水 以山水為伴,尋求內心的安寧
著書立説 通過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與後人交流
寄情詩賦 以詩歌的形式抒發自己的情懷,表達對世俗的超脱
參與社會 有時,者也會以特殊的方式參與社會,但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遯的影響

思想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個人主義精神:強調個體的自由和獨立,不為世俗所束縛。
  • 自然觀:重視與自然和諧相處,摒棄人為的幹擾。
  • 無為而治:主張順應自然規律,採取不幹預的治理方式。
  • 藝術與文學:思想孕育了豐富的山水詩、田園詩,以及隱逸題材的文學作品。

者與世俗的關係

者與世俗的關係是複雜而微妙的。他們一方面遠離塵囂,不與世俗同流,另一方面又關心社會,關注民生疾苦。《莊子》中提到的「遯世不避俗,避俗不離世」,正是對者這種複雜心態的精闢概括。

並非逃避現實,而是追求一種更真實、更自由的生活方式。他們通過隱逸避世,滌除塵埃,淨化心靈,從而獲得超越世俗的智慧和境界。

延伸閲讀…

遯_百度百科

辭典檢視[遯: ㄉㄨㄣˋ]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

結語

是一種悠久的中國文化傳統,體現著對自然、自由和內心的追求。者雖然遠離塵囂,但他們的心靈卻與世界相通,時刻關注著社會的滄桑變幻。思想不僅影響了中國歷史上的許多名人志士,也為現代人提供了啟示,在喧囂的社會中尋求內心的安寧和自在。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