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布衣預言:石龜落海,香港陸沉
香港反送中運動持續近兩月,事態焦灼。回溯過去,一個流傳於香港民間的傳説,似乎早已預示了如今的動盪。
相傳南宋年間,堪輿大師賴布衣在香港尋龍點穴,留下預言:香港太平山上有一隻石龜,每年以一米的速度向海面攀爬,一旦沉入海底,香港將陸沉。


1997年,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落成,其外觀恰似一隻石龜,正符合賴布衣的預言。而石龜「落海」之日,正逢香港主權移交中國。
令人深思的是,香港在主權移交後,命運多舛。從禽流感疫情、亞洲金融風暴到SARS、登革熱,香港飽受疾病侵襲。風水師曾指出,龜以捕蚊為食,故若石龜「落海」,香港蚊患將消除。然而,自1997年後,香港毒蚊肆虐,證實了賴布衣預言的真實。
中共操弄預言
更令人警惕的是,中共利用此預言大做文章。1997年發行的500港元新鈔上印著香港城市向海面傾斜的圖案,彷彿詛咒香港陸沉。這令人不禁懷疑,中共藉此暗示其統治將導致香港覆滅。
香港淪陷,制度崩壞
事實上,自香港主權移交以來,中共不斷侵蝕香港自由。從否定《中英聯合聲明》提倡「去殖民化」,到推行惡法23條、831白皮書、教科書染紅,香港逐漸失去一國兩制的保障。如今《逃犯條例》事件更將香港推入深淵。
賴布衣預言的石龜,象徵著香港的命運。石龜落海,香港將陸沉。香港人民的抗爭,正是為了阻止石龜沉沒,保衞香港的自由與繁榮。
| 賴布衣預言與香港現況 |
|—|—|
| 800多年前預언:香港太平山上有一隻石龜,每年一米的速度爬向海面。 | 石龜於1997年現身於灣仔海面,維港心臟地帶狂吸香港氣血,令香港一片慘淡。 |
| 石龜落海之日,香港就會陸沉。 | 自香港主權移交以來,香港人的自由空間愈來愈受到中共的侵蝕。 |
| 石龜落海之日,正逢香港主權移交中國。 | 2018年7月發行的500港元新鈔,也在暗示「香港要陸沉」。 |
| 石龜以捕蚊為食。故有龜之處,罕有蚊患。 | 1997年後,香港到處毒蚊為患,連大小公園亦常發生。 |
| 北京當局在中英聯合聲明中,承諾「一國兩制」,答應港人50年不變。 | 香港在落入中共手中之後不久,中共就露出了它的真面目。 |
| 先是否定《中英聯合聲明》並強調「去殖民化」,為的就是去除香港一國兩制中現有的制度,植入中共黑幫制度。 | 再之後,又推出惡法23條、831白皮書、教科書染紅,再到如今的《逃犯條例》,一步步把香港推向深淵。 |
| 香港反送中運動持續近兩月,事態焦灼。 | 香港人民的抗爭,正是為了阻止石龜沉沒,保衞香港的自由與繁榮。 |
賴布衣在香港:足跡與影響
賴布衣 香港堪稱是近代中國書畫史上的一段傳奇,賴布衣 香港的藝術成就和人生經歷至今仍備受推崇。
生平與藝術歷程
賴布衣,本名賴際熙,字布衣,號懶雲、懶翁。1849年生於廣東香山,自幼喜愛繪畫,工山水,師法宋元名家。早年旅居香港,創辦「南天畫院」,傳授技藝,成為香港早期著名的畫家之一。
香港歲月
賴布衣於1890年前後移居香港,先後居住在灣仔、中環和彌敦道。他在香港期間,廣交藝文界賢達,與何啟、郭世五等名士過從甚密,並與齊白石、居巢等內地畫家交流甚歡。
香港成為賴布衣藝術創作的重要舞台。他常到尖沙咀、太平山、九龍城等地寫生,捕捉香港特有的山河景緻。他的畫作既承襲傳統,又融入西畫元素,形成獨特的風格。
書畫成就
賴布衣的書畫藝術涵蓋山水、花鳥、人物等領域。山水畫吸取宋元大師的技法,構圖嚴謹,意境深遠。花鳥畫生動傳神,姿態優雅。人物畫則古樸簡約,人物神態刻畫細膩。
賴布衣的藝術作品在當時享有盛譽,曾多次入選香港和海外畫展,並廣為收藏。其代表作《華頂望白雲圖》、《紅棉花圖》等,至今仍被視為香港美術史上的經典之作。
逝世與傳承
1925年,賴布衣病逝於香港,享年76歲。葬於九龍深水埗福華街福山墓園。
賴布衣的藝術遺產至今仍影響深遠。他創辦的南天畫院為香港培養了眾多畫家,成為香港美術教育的重要搖籃。賴布衣的書畫作品也成為香港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的重要藏品。
延伸閲讀…
賴布衣_百度百科
風水大師賴布衣看香港風水名穴(上)
表格:賴布衣在香港的重要地點與活動
地點 | 活動 |
---|---|
灣仔 | 居住、創辦南天畫院 |
中環 | 居住、與藝文界人士交往 |
彌敦道 | 居住、晚年作品展出 |
尖沙咀 | 寫生 |
太平山 | 寫生 |
九龍城 | 寫生 |
九龍深水埗福華街福山墓園 | 埋葬 |
結論
賴布衣 香港的故事,不僅見證了一個畫家傳奇的一生,更體現了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匯之地,孕育著多元藝術發展的歷史脈絡。賴布衣的藝術成就和影響力,至今仍是香港美術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