櫛瓜,義大利料理常見的夏日佳蔬
導言:
義式料理中廣泛應用的櫛瓜,在台灣可能較為陌生,然而其營養豐富、口感爽脆,值得深入瞭解。


櫛瓜簡介
櫛瓜原產於美洲,是南瓜的變種,具有豐富的種類,包括長條、南瓜狀等形狀,顏色則有深綠、淺綠、黃色等多種。
營養價值:
櫛瓜屬於不含澱粉、低 GI 的蔬菜,富含纖維、維生素和抗氧化物,是健康飲食的絕佳選擇。
選購指南:
- 無損傷、光澤的表面
- 蒂頭乾燥無枯萎
- 緊實的瓜體
- 長度約 15-20 公分,重量約 250 克
保存方法
- 未切過時:冷藏保存,用保鮮膜包裹後放入密封袋中
- 切過後:烤製後油漬,可冷凍保存約 3 個月
口感特點
新鮮的櫛瓜爽脆多汁,加熱後則介於蓮藕和絲瓜之間,柔嫩甘甜。果皮光滑,可連皮食用,烹調方便。
烹飪應用
櫛瓜料理方式多元,無論中西方料理都適用,如沙拉、湯品、烤製等。
食譜:醃櫛瓜
材料:
- 櫛瓜
- 鹽巴
- 橄欖油
做法:
- 切片櫛瓜,灑鹽靜置出水
- 擦乾水分,煎烤上色
- 醃漬 3 天
- 冷藏或冷凍保存
建議搭配:
- 沙拉
- 麵包
西胡籚是什麼?
西胡籚是什麼?西胡籚是一種由葫蘆科植物,即西葫蘆(Cucurbita pepo)果實製成的樂器。
西胡籚的特色
特色 | 説明 |
---|---|
材質 | 西葫蘆 |
形狀 | 長圓形,兩端略微膨脹 |
尺寸 | 長度約 20-40 公分,直徑約 10-15 公分 |
孔洞 | 1 個吹口,3-6 個指孔 |
音域 | 約 2 個八度 |
西胡籚的起源
西胡籚的起源至今仍不得而知,但推測可能源自於中國。在唐代,有一種名為「胡笳」的樂器,其外形與吹奏方式與西胡籚相似。也有學者認為西胡籚源自波斯,隨著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西胡籚的製作
製作西胡籚的過程需要相當的技巧。首先,將西葫蘆成熟後採收,去除果肉和種子。接著,在西葫蘆的一端鑽出吹口,並在適當的位置鑽出指孔。最後,將西葫蘆乾燥處理,塗上一層桐油或漆皮保護。
西胡籚的演奏方式
西胡籚的演奏方式與中國傳統木管樂器相似。樂手使用右手吹口吹奏,並用左手手指按壓指孔來控制音高。西胡籚的音色高亢明亮,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西胡籚的用途
西胡籚主要用於民間音樂、戲曲伴奏和儀式場合。在中國北方地區,西胡籚經常被用於二胡、笛子等樂器的伴奏。在一些傳統祭祀活動中,西胡籚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西胡籚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樂器,其獨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使其在中國音樂中佔有一席之地。儘管西胡籚的起源尚不明確,但它豐富了中國民族音樂的表現形式,並在民間音樂和儀式場閤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