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問我關於裝修地下室的經驗,才發現原來蠻多人對這個話題有興趣。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我自己動手改造地下室的過程,還有一些實用的小技巧,希望能幫到也想改造地下空間的朋友們。
首先要注意的是防潮問題,台灣氣候潮濕,地下室更容易有濕氣。我當時是先做了防水工程,牆面跟地板都塗了防水塗料,還加裝了除濕機。記得要選有自動排水功能的機型,不然每天倒水會很麻煩。另外通風也很重要,如果沒有對外窗的話,建議裝個排風扇,不然空氣會很悶。
再來是收納規劃,地下室通常會拿來堆放雜物,但亂放的話很快就會變倉庫。我做了整面的系統櫃,把東西分類收好,看起來整齊又方便找。下面這個表格是我當時規劃的收納區分類:
區域 | 用途 | 建議材質 |
---|---|---|
靠牆櫃體 | 季節性物品收納 | 防潮板材 |
中央層架 | 常用工具擺放 | 金屬架+塑膠收納盒 |
角落空間 | 大型物品存放 | 可移動收納箱 |
燈光配置也是重點,地下室通常採光不好,我用了三種光源:主要照明用LED吸頂燈、工作區用軌道燈、氣氛照明用壁燈。記得要選暖白光,太冷的色溫會讓空間感覺更陰暗。插座位置也要提前規劃好,特別是如果打算在地下室放洗衣機或冰箱的話。
地板我選了SPC石塑地板,防潮又耐磨,踩起來也不會太冰。有些人會鋪磁磚,但冬天會覺得冷,而且施工比較麻煩。牆面我用的是水泥漆,便宜又好清理,局部用文化石做裝飾,增加一點質感。
最後是家具選擇,建議以輕便、可移動為主。我買了摺疊桌和滾輪收納櫃,這樣要調整空間配置的時候很方便。如果要做視聽室或遊戲區的話,記得預留足夠的走道空間,不然會很擁擠。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問:「誰適合自己動手裝修地下室?省錢前要知道的3件事」。其實自己DIY裝修不是不行,但真的要評估清楚自己的狀況,不然省了小錢反而花更多冤枉錢。今天就來聊聊哪些人真的適合自己來,還有動手前必須搞懂的幾件事。
首先,時間彈性大的人最適合。地下室裝修不是一兩天能搞定的事,如果你每天下班累得像條狗,週末只想躺平,那真的不建議自己來。我朋友阿明就是太鐵齒,結果搞了半年還沒弄完,最後還是花錢請師傅收尾。另外,手作能力也很重要,像是會基礎木工、油漆、水電的人成功率比較高,完全沒經驗的話建議先從小區域開始練習。
再來就是要搞清楚地下室的狀況。台灣氣候潮濕,地下室最容易有壁癌、漏水問題,這些在裝修前一定要先處理好。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檢查表:
檢查項目 | 自己處理難度 | 建議 |
---|---|---|
牆面滲水 | 高 | 找專業防水工程 |
地板不平 | 中 | 可DIY水泥砂漿找平 |
管線老舊 | 高 | 請水電師傅評估 |
通風不良 | 低 | 自己裝排風扇 |
最後就是預算要抓得比想像中多。很多人以為自己來能省一半,但實際上工具、材料買下來,加上可能做錯重來的成本,常常只比請師傅便宜一點點。特別是特殊工具像瓷磚切割機、水泥攪拌機這些,租借費用加一加也很可觀。建議先把所有需要的材料列清單,去建材行問清楚價格再決定要不要自己來。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什麼時候裝修地下室最划算?避開雨季的黃金期真的很重要!」確實啊,台灣這種潮濕多雨的天氣,裝修地下室真的要挑對時間,不然牆壁發霉、地板膨脹,錢都白花了啦!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的小撇步,讓你裝修地下室省錢又省心。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避開梅雨季跟颱風季,這兩個時期的濕度超高,水泥跟油漆都很難乾,施工品質會大打折扣。根據氣象局的資料,台灣的雨季主要集中在5-9月,這段期間真的不建議動工。我自己去年就是不信邪,6月裝修地下室,結果牆面到現在都還有水痕,超後悔的!
最佳裝修月份 | 優點 | 注意事項 |
---|---|---|
10-11月 | 秋高氣爽濕度低 | 避開東北季風 |
3-4月 | 春雨較少溫度適中 | 注意清明連假工班難找 |
12-2月 | 冬季乾燥施工快 | 寒流來時材料要保溫 |
另外要提醒大家,就算選對季節,施工前的準備工作也很重要。記得要先檢查地下室的排水系統,特別是老房子很容易有管線老化的問題。我鄰居阿明就是沒先檢查,裝修完才發現排水管漏水,整個地板都要打掉重做,多花了十幾萬呢!還有啊,防潮工程千萬不能省,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新型的防潮材料,雖然單價比較高,但長期來看真的值得投資。
最後分享一個小技巧,可以趁著百貨公司週年慶的時候採購建材跟傢俱,通常折扣都蠻殺的。像我去年就是在10月底的週年慶訂了地下室的地板,比平常便宜了快兩成,省下來的錢剛好可以買台除濕機,一舉兩得!不過要記得提前預約工班,因為這個時段大家都搶著裝修,好的師傅都很搶手喔。
地下室裝修該從哪裡開始?老師傅的動線規劃秘訣
每次接到地下室裝修case,最常被問的就是「到底要從哪裡開始弄?」其實啊,老師傅們都知道,動線規劃才是關鍵!先別急著挑磁磚或油漆顏色,把空間怎麼走、怎麼用想清楚,後面施工才不會卡卡。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老師傅壓箱寶的動線規劃技巧,讓你地下室用起來順手又不浪費空間。
首先一定要先搞清楚地下室的主要用途,是當儲藏室、健身房還是視聽室?不同功能需要的動線完全不一樣。像我們去年幫台中王太太規劃的地下室,她想要兼顧收納和小孩遊戲區,我們就用活動隔間把空間分成兩塊,還特別設計了環形走道,這樣搬東西或小孩跑跳都不會互相干擾。記得留出至少80公分寬的走道,大型家具才進得去。
功能區 | 建議走道寬度 | 注意事項 |
---|---|---|
主要通道 | 90-120公分 | 要能兩人錯身而過 |
儲物區 | 60-80公分 | 考慮推車進出 |
娛樂區 | 100公分以上 | 避免家具擋路 |
工作區 | 75-90公分 | 椅子後方要留空間 |
再來就是插座和燈光的位置要跟著動線走,這點超多人會忽略。老師傅的秘訣是站在每個功能區的「使用點」想像動線,比如說影音設備的電線要怎麼走才不會絆到人,健身器材周圍要不要裝防撞燈。我們最近做的一個案子,屋主原本想把插座都做在同一面牆,後來照我們的建議改成環繞式配置,現在用吸塵器打掃完全不用換插頭,超級方便!
採光也是動線規劃的重點,特別是地下室通常比較暗。除了主燈,建議在轉角、階梯這些容易碰撞的地方加裝感應式小夜燈。上次幫新竹的年輕夫妻裝修,我們還特別在收納櫃下方裝LED燈條,他們說現在找東西再也不用拿手機照明了。記得燈光開關要放在動線的起點和終點,像樓梯上下都要有開關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