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與背叛
背者,脊椎之後,頸下至腰上,為人體之蔽後。其形似山,故有「靠山」、「倚山」之謂。然背亦可為阻隔,猶如屏障,故有「背離」、「背叛」之義。
昔人有詩云:「早背胡霜過戍樓,又隨寒日下汀州。」道盡遊子離鄉之苦,背負行囊,千里迢迢。而《説文》雲:「背,脊也。」則言人體之背,乃為支撐軀幹,抵禦侵襲之要害。


《素問·脈要精微論》有云:「背者,胸中之府。」言背部乃氣血流通之樞紐,關係臟腑安康。故《詩·衞風·伯兮》有「焉得諼草,言樹之背」之句,寓意求得仙草,以慰藉背部之疾痛。
「背」亦有背棄之意。《漢書·李廣蘇建傳》載:「不顧恩義,畔主背親。」言背恩負義,背叛故土。而《荀子·解蔽》雲:「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氣而死。」則描繪有人背信棄義,落得死於非命的下場。
背誦,乃憑記憶朗讀之謂。李密《陳情表》雲:「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言慈父辭世,猶如背負重擔,令人哀傷不已。而《儒林外史》雲:「或一天遇著那小子書背不熟,小姐就要督責他念到天亮。」則述及背誦之艱難,令人刻苦銘心。
「背」亦有運氣不濟之義。《詩·小雅·四月》雲:「背祿徂災,降此大沴。」言運勢低迷,禍事臨頭。又《宋書·樂志》有云:「背時鬼,倒黴也。」則形容運氣不佳之人。
背井離鄉,謂離開故土,遠行他鄉。馬致遠《漢宮秋》雲:「背井離鄉,卧雪眠霜。」道盡遊子之艱辛,在外漂泊,受盡風霜之苦。而《莊子·盜蹠》雲:「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言人前讚譽他人,人後卻肆意詆毀,乃為背信棄義之舉。
綜觀之,背者,脊背之稱,亦有背叛、背誦、背運、背離等義。其用不同,意亦各異。細究其字源流變,方能窺其詞意之妙趣。
背之表述
表述 | 相關概念 |
---|---|
脊椎之後 | 人體背部 |
山 | 背部形似山 |
屏障 | 背部阻隔外界 |
行囊 | 背負重物 |
疾痛 | 背部不適 |
仙草 | 醫治背疾 |
背叛 | 背棄故土 |
辭世 | 父親離世 |
朗讀 | 憑記憶背誦 |
運氣不濟 | 倒黴 |
背井離鄉 | 離開故土 |
讚譽他人 | 表面稱讚 |
詆毀 | 背後誹謗 |
背的含義
在中文中,「背」是一個多義詞,具有廣泛的含義,以下列舉其常見的解釋:
解釋 | 用法舉例 |
---|---|
身體後部 | 背面、後背 |
背棄、背叛 | 背離、背信棄義 |
知識或技能 | 背書、背誦 |
負擔、承擔 | 背負、揹負 |
依靠、信任 | 背靠、背水一戰 |
反面、背面 | 反面、背面 |
背離、不一致 | 背道而馳、背其道而行之 |
1. 身體後部
「背」最常見的含義是指身體的後部,包括後頸、後肩、背脊等部位。例如:
* 我的背部很痠痛,需要按摩一下。
* 他背上背著一個大揹包。
* 她在背上紋了刺青。
2. 背棄、背叛
「背」在道德層面也有背叛、背棄的含義,意指違背承諾、信義。例如:
* 他背信棄義,與敵人合作。
* 這羣人背叛了他們的領袖。
* 我永遠不會背離我的家庭。
3. 知識或技能
「背」還可以指記憶或熟練的知識或技能,特別是通過背誦的方式獲得的。例如:
* 他背了很多古詩,出口成章。
* 她背下了整本課本。
* 我需要背下這份文件才能上台報告。
4. 負擔、承擔
「背」有時也表示承擔、負擔的意思,指某人必須承受、處理某事物。例如:
* 他背負著沉重的家庭責任。
* 這個項目背負了很大的風險。
* 我願意背水一戰,絕不退卻。
5. 依靠、信任
「背」還可以用於表示依靠、信任,指某人或事物可以成為他人的後盾、支持。例如:
* 我背靠大樹好乘涼。
* 他是我們公司的支柱,我們都背靠著他。
* 即使身處逆境,我也會背水一戰,絕不放棄希望。
6. 反面、背面
「背」還可以表示相反的、後面的意思,如「背後」、「背道而馳」等。例如:
總之,「背」在中文中有豐富的含義,具體的解釋取決於不同的語境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