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的科學分類與特性
哺乳動物中的齧齒目之下,有一個大家族稱為「鼠總科」,其中包含倉鼠、沙鼠、大鼠等多種類型。鼠總科廣泛分佈於全球各大陸,僅南極例外。由於分類關係難以確定,部分文獻將所有鼠總科動物歸類於鼠科之下。分子種系發生學研究已確認約有280個屬,和至少1300個物種。


老鼠的常見種類包括褐家鼠、黃胸鼠、黑家鼠和水家鼠,數量驚人,估計全球數量遠高於人類。最普遍的鼠類為褐家鼠,約佔全球鼠類的三分之一,是傳播疾病的罪魁禍首之一。然而,最稀有的鼠類為牙買加的胡蒂亞鼠,現只剩一對在托育園中保存。
老鼠與人類的關聯
人類長期食用鼠肉。唐朝時期,嶺南獠民以「蜜唧」為美味料理,與近代蘇軾於嶺南和海南島品嘗鼠肉的記載相呼應。許多鼠類也是常見的寵物,關於寵物鼠的記載可追溯至中國先秦時代典籍《爾雅》。
實驗動物和中醫用途
老鼠廣泛用於實驗室,協助行為和認知能力研究,以及新藥開發的前期測試。儘管人們對實驗用鼠通常抱有「白老鼠」的刻板印象,但牠們的毛色並非僅限於白色。鼠肝在中醫中具有化瘀、解毒和修復肌膚的功效。
文化意涵與負面印象
鼠類以偷吃和損壞物品聞名,因此引發人類的不討厭。在中文中,「鼠輩」一詞常指卑鄙的人,而英文中的「Rat」除了指大鼠,也具有「叛徒」和「告密者」的貶義。儘管如此,老鼠在某些文化中並不完全負面,例如柳宗元的《三戒》中的《永某氏之鼠》,透過老鼠形象諷刺人性的貪婪和傲慢。
老鼠羣:一個謎團重重的社會
老鼠羣是一個由具有共同特徵和行為的個體組成的社會單元。老鼠羣可以由數十到數千隻老鼠組成,並在各種環境中發現,包括城市、郊區和農村地區。
等級架構
老鼠羣具有嚴格的等級架構,其中最高級別的個體負責羣體的決策和資源分配。雌性通常佔據羣體中的主導地位,而雄性則負責保衞和尋找食物。
等級 | 特徵 |
---|---|
主導雌性 | 負責羣體的監督 |
雄性 | 負責保衞和覓食 |
子階層個體 | 遵循主導個體的命令 |
溝通
老鼠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溝通,包括超聲波尖叫、氣味信號和身體語言。超聲波尖叫用於警告危險、吸引配偶和維護領土。氣味信號用於標記領地和識別同伴。身體語言用於表示攻擊、順從和交配意願。
覓食和築巢
老鼠羣依靠共同覓食來生存。它們以各種食物為食,包括穀物、堅果、種子和昆蟲。老鼠羣通常在安全隱蔽的地點築巢,例如地洞、建築物和木材堆中。
疾病傳播
老鼠羣是許多疾病的潛在傳播者,包括鼠疫、萊姆病和漢坦病毒。這些疾病可以通過老鼠糞便、尿液或唾液傳播給人類和其他動物。
管理鼠患
管理鼠患至關重要,因為它們會對人類健康和財產造成威脅。控制老鼠羣體的方法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