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類傳染病:老鼠帶來的不容忽視的食品污染危機
引言
[部分人發現食物上有老鼠痕跡,令人擔憂是否會染上疾病。老鼠身上確實攜帶許多病原體,發作後恐致命的鼠疫便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威脅。**


食品污染類型 | 潛在風險 | 表現症狀 |
---|---|---|
物理性污染 | 顆粒、碎屑、塵土 | 無明顯症狀 |
化學性污染 | 農藥、重金屬 | 食物中毒 |
生物性污染 | 細菌、病毒、寄生蟲 | 鼠疫、出血熱 |
環境污染的三要素
老鼠頻繁出現的環境多仰賴骯髒,因而培養出其身上的三大有害物質:
– 物理性污染:包含大量顆粒狀物質,如灰塵、砂粒。
– 化學性污染:可能接觸過工業廢水、農藥、殺蟲劑等化學物質。
– 生物性污染:攜帶大量致病菌、病毒,可透過接觸或攝取造成傳染。
老鼠傳播疾病的途徑
除了直接被老鼠咬傷,空氣中的飛沫和表面接觸也有可能傳播漢他病毒,其潛伏期長,難以溯源,症狀易與流感混淆,嚴重時恐導致脱水和腎衰竭。透過環境控制,例如保持環境整潔、放置捕鼠器,可有效降低老鼠帶來的健康風險。
慎防食物品質
被老鼠觸碰過的食物存在上述三類污染風險,食用後可能造成食物中毒或致病。過去曾發生許多因老鼠汙染而召回食品的事件。為確保食品安全,廠商應採取預防措施,避免昆蟲、鳥類、囓齒動物對食品或生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鼠疫:致命威脅
鼠疫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可引發敗血性鼠疫和肺鼠疫等嚴重疾病,病死率高達 30-100%。肺鼠疫尤其致命,若不及時治療,恐難以存活。鼠疫為甲類傳染病,受到嚴格管制,提醒民眾注意環境衞生,避免接觸老鼠帶來的健康風險。
老鼠咬過的食物可以吃嗎?
老鼠咬過的食物可以吃嗎?這是一個困擾許多人的問題。有些人認為只要把被老鼠咬過的部分切掉,剩下的食物就可以吃了。另一些人則認為,即使只咬了一口,整個食物都應該被丟棄。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老鼠咬過的食物是否可以食用,以及決定是否可以食用的因素。
老鼠咬過的食物可以食用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決定老鼠咬過的食物是否可以食用的因素:
因素 | 可以食用的條件 |
---|---|
食物類型 | 乾燥的食物,如餅乾、穀物或麵包,比潮濕的食物,如水果或蔬菜更容易安全食用。 |
被咬的程度 | 只有被輕微咬過的食物比被嚴重咬過的食物更容易安全食用。 |
咬傷發生時間 | 最近被咬過的食物比被咬過很長時間的食物更容易安全食用。 |
食物儲存條件 | 儲存在冰箱或冷凍庫中的食物比儲存在室温中的食物更容易安全食用。 |
老鼠咬過的食物不可以食用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老鼠咬過的食物不可以食用的因素:
因素 | 不可以食用的原因 |
---|---|
食物上是否有老鼠糞便或尿液 | 老鼠糞便和尿液可能含有對人有害的細菌。 |
食物是否有被老鼠污染的跡象 | 如果你看到食物上有老鼠的毛髮、牙痕或其他跡象,那就不要吃它。 |
食物是否被大量咬過 | 如果食物被老鼠大量咬過,就有可能含有大量的細菌或其他污染物。 |
食物的温度 | 室温下的食物比冷藏或冷凍的食物更容易滋生細菌。 |
你的健康狀況 | 如果你的免疫系統較弱,你應該避免食用老鼠咬過的食物。 |
結論
總的來説,老鼠咬過的食物是否可以食用取決於許多因素。如果你不確定食物是否安全食用,最好還是把它丟棄。
延伸閲讀…
鼠疫
漢他病毒又新增1例!囤積食物導致老鼠傳播機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