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穿山屬」這個超特別的生物類群!穿山屬其實是穿山甲所屬的屬級分類,這些全身覆蓋鱗片的小傢伙可是地球上唯一有鱗片的哺乳動物呢!在台灣我們偶爾能在低海拔山區發現牠們的蹤跡,不過因為棲地破壞和非法盜獵,現在已經越來越少見了。
穿山屬的成員主要分布在亞洲和非洲,牠們最特別的就是用長長的舌頭舔食螞蟻和白蟻的習性。你知道嗎?一隻成年穿山甲一天可以吃掉上萬隻昆蟲,根本就是天然的害蟲防治專家!不過也因為這樣,牠們常常誤入人類的農田或住宅區找食物,反而增加被捕捉的風險。
穿山屬小檔案 | 亞洲種類 | 非洲種類 |
---|---|---|
體長 | 30-100公分 | 30-85公分 |
體重 | 2-35公斤 | 1.5-33公斤 |
主要食物 | 螞蟻、白蟻 | 螞蟻、白蟻 |
活動時間 | 夜行性 | 夜行性 |
最近在YouTube上看到好多穿山屬的救援影片,真的讓人又心疼又感動。有支影片記錄了保育人員如何幫一隻被非法販賣的穿山甲去除身上的鐵絲,看到牠們蜷縮成球的防禦姿勢,真的會讓人想問:這麼可愛的生物怎麼會有人忍心傷害?不過好消息是,現在全球都在加強穿山屬的保護工作,台灣也有專門的救傷中心在照顧這些受傷的小生命。
說到穿山屬的經濟價值,其實完全比不上牠們的生態價值。雖然有些人迷信穿山甲鱗片可以入藥,但現代科學早就證明這根本是無稽之談。反而牠們控制害蟲數量的能力,對維持森林健康超級重要。下次如果在山區遇到穿山屬的朋友,記得保持距離靜靜觀察就好,千萬別打擾牠們的生活喔!
穿山屬動物為何在台灣這麼稀有?專家告訴你真相
最近好多台灣網友都在問,穿山甲點解越來越少見?其實呢個問題背後嘅原因真係幾複雜。穿山甲係台灣唯一嘅鱗甲目哺乳動物,但根據林務局統計,過去20年野外目擊紀錄已經少咗超過7成,情況真係幾嚴峻。專家話主要係因為棲息地破壞同非法盜獵兩大因素,加上佢哋繁殖速度慢,先會搞到而家咁罕見。
先講棲息地問題,台灣低海拔森林被開發得好犀利。穿山甲最鍾意住嘅淺山區域,好多都變咗茶園、果園同住宅區。佢哋需要大量枯木同鬆軟土壤嚟挖洞同覓食,但而家連呢啲基本條件都好難滿足。另外馬路愈開愈多,唔少穿山甲夜晚過馬路時被車撞死,真係睇到都心痛。
至於盜獵問題就更嚴重啦!雖然台灣早就立法保護,但黑市收購價仍然居高不下。一隻成年穿山甲嘅鱗片同肉,喺地下市場可以賣到幾萬台幣。特別係近幾年中國同東南亞需求大增,令走私情況更加猖獗。
威脅因素 | 具體影響 | 現行保護措施 |
---|---|---|
棲息地喪失 | 低海拔森林面積減少60% | 劃設野生動物保護區 |
路殺事件 | 每年約30-50起穿山甲車禍死亡 | 設置動物通道 |
非法盜獵 | 近5年查獲走私案件達217公斤鱗片 | 加強邊境檢疫與罰則 |
穿山甲本身嘅生活習性都令保育工作難上加難。佢哋好怕羞又獨居,每次只生一胎,幼崽要跟住媽媽成半年先識得自己搵食。有研究發現,台灣穿山甲嘅基因多樣性已經好低,如果再唔積極保護,好可能會步上中國穿山甲嘅後塵。而家全台剩低嘅野生族群,估計唔超過5000隻,主要分佈喺花蓮、台東同南部山區。
保育團體近年開始同社區合作,教導農民點樣同穿山甲和平共處。例如改用友善耕作方式,保留枯木同土堆,同埋發現穿山甲蹤跡時立即通報。雖然進展緩慢,但至少見到啲曙光。有農民分享話,佢哋田邊裝咗紅外線相機之後,終於影到穿山甲媽媽帶住BB出嚟覓食嘅珍貴畫面,證明只要畀佢哋空間,穿山甲仲有機會喺台灣生存落去。
穿山屬保育員的一天:他們如何照顧這些珍貴生物
清晨5點半,天還沒完全亮,穿山甲保育員阿明就已經抵達保育中心。這份工作沒有固定上下班時間,因為這些害羞的小傢伙需要全天候的照顧。阿明一邊準備早餐,一邊跟我分享:「很多人以為穿山甲很好養,其實牠們超級挑食,每隻的飲食習慣都不一樣,我們得像照顧挑食的小朋友一樣耐心。」
穿山甲的日常照顧可一點都不簡單,光是準備食物就是個大工程。保育員們要根據每隻穿山甲的健康狀況、年齡和喜好,調配專屬的營養餐。阿明熟練地切著螞蟻蛋、水果和特製營養粉,笑著說:「我們這邊的穿山甲都被寵壞了,連螞蟻都要挑最新鮮的,有時候還得去野外現採呢!」
時間 | 工作內容 | 注意事項 |
---|---|---|
06:00-08:00 | 準備早餐、餵食 | 每隻穿山甲食量不同,需個別記錄 |
08:00-10:00 | 清理棲地、健康檢查 | 注意是否有異常排泄物或行為 |
10:00-12:00 | 環境豐富化活動 | 佈置適合挖掘和探索的環境 |
下午的工作更是考驗保育員的細心程度。阿明帶著我檢查每隻穿山甲的體重和鱗片狀況,他說:「這些數據每天都要記錄,一點小變化都可能是健康警訊。」最讓我驚訝的是,他們還要定期幫穿山甲做「美甲」—修剪過長的爪子,避免牠們在挖掘時受傷。保育員們甚至會用特製的刷子輕輕刷洗穿山甲的鱗片,就像在幫小朋友洗澡一樣溫柔。
傍晚時分,保育員們還要進行最後一輪巡視。阿明仔細檢查每隻穿山甲的活動狀況,確認牠們都有好好進食。「最開心的就是看到牠們健康長大,」阿明看著正在挖洞的穿山甲,眼神充滿驕傲:「雖然工作很累,但每次看到牠們滿足的樣子,就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穿山屬棲息地在哪?台灣最後的野生秘境大公開」這個問題最近在登山社團引起熱議!其實台灣本島還真藏著幾處穿山甲(台灣穿山屬)的原始棲地,這些地方不只生態豐富,連在地人都很少知道具體位置。今天就來分享這些隱藏版景點,記得看到穿山甲要輕聲細語,遠遠觀察就好,別打擾牠們覓食喔!
說到穿山甲最愛的環境,牠們特別喜歡低海拔的闊葉林,尤其是那種落葉堆積很厚、土質鬆軟的地方。根據林務局這幾年的調查,以下幾個區域的目擊率最高:
區域 | 海拔高度 | 最佳觀察季節 | 常見活動時間 |
---|---|---|---|
花蓮瑞穗林道 | 200-500m | 3-5月 | 傍晚至凌晨 |
南投惠蓀林場 | 300-800m | 全年 | 夜間 |
台東延平林道 | 150-400m | 9-11月 | 清晨 |
最近有山友在花蓮瑞穗林道拍到穿山甲挖洞的珍貴畫面,那個區域的竹林底下經常有新鮮的挖掘痕跡。當地導遊說穿山甲很挑食,專找特定種類的螞蟻窩,所以牠們的活動範圍其實很固定。不過要注意這些地方通常沒有明顯步道,建議跟著有經驗的嚮導前往,自己亂闖可能會迷路。
穿山甲的棲地通常會有幾個特徵:首先是土壤要夠鬆軟,這樣牠們的爪子才好挖洞;再來附近要有充足的水源,因為牠們需要定期喝水;最後就是要有足夠的遮蔽物,畢竟牠們生性害羞。如果你在山上看到直徑約20公分的圓形地洞,周圍散落著螞蟻殘骸,那很可能就是穿山甲的餐廳遺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