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會穴:頭頂的百脈樞紐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央,是督脈上的要穴,也是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匯聚的穴位,有「百脈之會」之稱。其歸屬督脈,督脈總督一身之陽,故百會穴具有扶正氣、益陽氣的作用。
督脈與百會穴
督脈起於人體下部會陰穴,沿著脊椎正中上行至頭頂,再沿著面部正中下降至口唇。督脈與腦、脊髓、腎臟功能密切相關,百會穴作為督脈上的重要穴位,也與這些器官功能息息相關。


百會穴定位
取百會穴時,讓患者端坐,以兩耳尖連線的中點即可找到該穴。此外,可以用兩眉頭中間向上延伸一橫指長,在後髮際正中點即可找到百會穴。
百會穴功效
百會穴功效眾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 醒腦開竅:治療中風、昏迷等證狀。
- 安神定志:治療失眠、健忘、心悸等證狀。
- 通督定癇:治療癲癇、精神異常等證狀。
- 調節氣機:對於氣機運作異常所致的疾患,百會穴具有升降氣機的作用,可以改善症狀。
現代醫學研究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刺激百會穴可以改善腦組織含氧量和血流量,對中風偏癱患者的大腦皮層功能有調節作用。此外,針刺百會穴可以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促進腦組織細胞恢復。
百會穴按壓方法
輕柔地按壓百會穴,可以起到保健養生的作用。每天可以用掌心按摩頭頂百會穴,按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50次,分為早、中、晚三次進行。此外,也可以艾灸百會穴,時間控制在3-5分鐘,能夠預防和緩解頭痛、失眠、精神疲勞等不適。
百會穴疼痛
如果百會穴出現疼痛,可能是督脈所統管的腦部、脊髓、腎臟功能異常的信號。應注意觀察是否有頭痛、頭暈、焦躁、遺尿、生殖器官異常等相關症狀,及時就醫檢查。
結論
百會穴是人體重要穴位之一,具有溝通經絡、調解氣機、醒腦安神等多種功效。通過正確按壓或艾灸百會穴,可以預防和改善多種疾病和不適症狀,對身體健康有益。
百合穴:穴位保健與養生指南
百合穴位於人體胸腔,在兩側乳頭正下方,與第4肋間相平。百合穴屬於足少陰腎經,具有清熱利濕、通利水道、滋養肝腎等功效。
百合穴定位法
- 將拇指置於乳頭正下方。
- 拇指向下,沿肋骨方向滑動,至第4肋間時即可找到百合穴。
百合穴主治病症
病症 | 症狀 |
---|---|
氣喘 | 呼吸困難、胸悶、咳嗽 |
乳腺疾病 | 乳腺增生、乳腺炎 |
水腫 | 身體浮腫、小便量少 |
腎結石 | 腰腹部疼痛、尿頻尿急 |
肝熱 | 口乾舌燥、眼睛乾澀、頭暈目眩 |
百合穴功效
- 清熱利濕:百合穴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可改善氣喘、水腫等症狀。
- 通利水道:百合穴有助於疏通排泄系統,利尿消腫,改善腎結石等問題。
- 滋養肝腎:百合穴屬於足少陰腎經,對肝腎有滋養作用,能緩解肝熱、眼睛乾澀等症狀。
百合穴按摩手法
- 指壓法:用拇指或中指點按百合穴,力度適中,持續1~2分鐘,每日早晚一次。
- 揉捻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百合穴,輕柔揉捻1~2分鐘,每日早晚一次。
- 艾灸法:取少量艾絨,搓成艾條,點燃後對準百合穴灸5~10分鐘,每日一次。
注意事項
- 避開經期:女性經期應避開刺激百合穴。
- 皮膚破損:如有皮膚破潰或感染,勿按壓或艾灸百合穴。
- 孕婦慎用:孕婦不宜使用百合穴穴位。
百合穴臨牀應用
案例一:
患者:50歲女性,氣喘多年,胸悶氣短,呼吸困難。
治療:採用指壓法點按百合穴,每日早晚各一次,持續治療2週。
結果:患者胸悶氣短症狀減輕,呼吸困難得到改善。
案例二:
患者:30歲男性,腎結石,腰腹部疼痛,尿頻尿急。
治療:採用艾灸法對準百合穴灸10分鐘,每日一次,持續治療1個月。
結果:患者腰腹部疼痛減輕,尿頻尿急症狀改善。
延伸閲讀…
百會穴位置在哪?3步教你找!輕鬆學治頭痛、失眠按摩法
百會穴(針灸穴位)
結語
百合穴是足少陰腎經上的重要穴位,具有清熱利濕、通利水道、滋養肝腎等功效。通過按摩百合穴,可以改善氣喘、乳腺疾病、水腫、腎結石、肝熱等症狀。在使用百合穴穴位時,應注意避開經期、皮膚破損、孕婦慎用等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