鳶尾葉庭菖蒲:鮮豔小花,園藝觀賞佳選
引言
[瞧見鳶尾葉庭菖蒲(Sisyrinchium iridifolium)的美,是在某個天氣晴朗的五月午後,其地點位於板橋浮洲濕地附近。儘管它數量不算少,但開花數量不多,仍不掩其花容的魅力。]
花姿特徵
鳶尾葉庭菖蒲的花冠與花萼難以區分,形成鮮豔的花被,由六片花瓣狀花被片組成,排列為內外兩輪。上半部呈藍紫色,基部呈現黃色,十分搶眼。


葉片特徵
其線形葉片側扁,與禾本科和菖蒲科植物相似,親水性強。與菖蒲科植物不同的是,鳶尾葉庭菖蒲可作為園藝觀賞用。因此,它的中文名稱中包含「庭菖蒲」和「鳶尾葉」,以與菖蒲科植物區別。
果實與種子
花謝後結出的果實為蒴果,呈球形,具有六條深棕色斑條。果實開裂後,釋放出大量深色種子,延續其生命。
名源變遷
早期鳶尾葉庭菖蒲被稱為黃花庭菖蒲,但後來發現另一種全黃花瓣的庭菖蒲,於是將「黃花庭菖蒲」改稱該新種。原來的黃花庭菖蒲因此更名為鳶尾葉庭菖蒲。
種類與分佈
在台灣,鳶尾科植物僅有
種類 | 學名 | 特點 |
---|---|---|
射干 | Pardanthus chinensis | 台灣原生 |
台灣鳶尾 | Iris formosana | 台灣特有 |
庭菖蒲屬 | Sisyrinchium | 引進逸出 |
鳶尾葉庭菖蒲是庭菖蒲屬的三種植物之一,分佈在台灣各地。
其他特色
鳶尾葉庭菖蒲屬於多年生落葉性草本植物,株高約10~25公分,具有肉質宿根。花期在5~7月,果期在7~8月。
狹葉庭菖蒲:清新淡雅的水生植物
狹葉庭菖蒲(學名:Juncus tenuis)是一種屬於燈心草科、庭菖蒲屬的多年生水生植物。其形態獨特、清新淡雅,自古以來便用於庭園造景、池塘點綴,深受人們喜愛。
形態特徵
狹葉庭菖蒲莖直立纖細,可生長至30-90公分高。葉子細長且呈圓筒狀,基部略膨脹,葉緣有縱向細密的溝槽,質地柔軟富有彈性。花序開展成傘狀,由數朵小型淡棕色花朵組成。
部位 | 特徵 |
---|---|
莖 | 直立纖細,可生長至30-90公分高 |
葉 | 細長呈圓筒狀,質地柔軟富有彈性 |
花序 | 傘狀,由數朵小型淡棕色花朵組成 |
生長習性
狹葉庭菖蒲喜光,也能耐半陰。它對水質需求較高,適宜生長在潔淨的流水或靜水中。最適生長温度為15-25℃,冬季能耐受低温,但夏季高温時需適當遮陰避免灼傷。
園藝用途
狹葉庭菖蒲在園藝中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它常被種植在池塘邊緣、水生植物造景中,其細長的葉子在微風吹拂下搖曳生姿,營造出清新淡雅的氛圍。此外,狹葉庭菖蒲還能用於濕地造景、生態淨化等方面。
池塘造景:種植在池塘邊緣,其細長的葉子可以垂落水中,營造出幽雅的景緻。同時,它也能吸附水中的有害物質,起到一定程度的生態淨化作用。
水生植物造景:與其他水生植物搭配種植,形成層次豐富、錯落有致的視覺效果。常見的搭配植物包括睡蓮、荷花、鳶尾等。
濕地造景:種植在濕地環境中,既能豐富植物種類,又能吸附水中的有機物,進行水體淨化。
養護方法
水質管理:保持水質潔淨是養護狹葉庭菖蒲的關鍵。需要定期換水或使用過濾器清除水中的雜質。
光照控制:夏季高温時需適當遮陰,避免灼傷葉片。其他季節可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
施肥頻率:生長期每月施肥一次,使用專用的水生植物營養液。
修剪:定期修剪枯萎或過長的葉子,保持植株整潔美觀。
延伸閲讀…
狹葉庭菖蒲_百度百科
狹葉庭菖蒲- 花卉百科
狹葉庭菖蒲清新淡雅、形態獨特,在園藝造景中極具觀賞價值。通過合理的養護和管理,可以讓狹葉庭菖蒲展現其迷人的風采,為庭園造景增添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