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語]
引言
滿語,又稱滿洲語,是滿族的民族語言,屬滿-通古斯語系,是一種主賓謂結構的黏着語。
滿語的由來


滿語源於金代女真語。1599年,努爾哈赤命人創制滿文。此後,達海將滿文改進為新滿文。1636年,大清取代後金,滿語正式成為清朝國語。
滿語的使用
清朝前期,滿語被廣泛使用,包括官方文書、奏摺、翻譯和日常生活中。滿漢雙文並用,促進了滿語的傳播。
滿語的衰落
清朝中後期,滿語逐漸衰落。漢化浪潮洶湧,滿人大量與漢人通婚。同時,蒙古語和漢語的影響也使滿語受到衝擊。
滿語的現狀
辛亥革命後,滿語遭遇打壓排擠。如今只有黑龍江省部分鄉鎮和少數語言學家還能使用滿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滿語列入極度瀕危語言。
保護滿語的措施
清朝時期,清帝大力推廣滿語教育。乾隆皇帝要求滿族旗人熟練掌握滿語,並加強滿語考試。各部院奏摺中也強調滿漢兼寫。
滿語與其他語言的交流
滿語與朝鮮語、俄語也有一定的交流。朝鮮半島設立司譯院教授滿語,並編纂滿語教材。俄國向清朝派遣滿語留學生,並編纂了《俄滿大詞典》。
滿語的文化意義
滿語是滿族文化的載體,記錄了滿族的歷史、文化和風俗習慣。滿文文獻極其珍貴,具有重要的史學和語言學價值。
滿語的瀕危
清朝後期的漢化浪潮使滿語嚴重衰落。大批滿族子弟漢化,逐漸喪失了滿語能力。清末,太平天國運動和外國入侵也加速了滿語的衰落。
滿語的消亡
滿語在19世紀末最終消亡。八旗子弟紛紛漢化,慈禧太后也不會滿語。漢人在東北地區的移民浪潮也取代了滿語在關外的地位。
結論
滿語曾是清朝的官方語言,但在漢化的浪潮中逐漸消亡,如今瀕臨滅絕。滿語是滿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保護和傳承對於民族文化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清朝語言
清朝語言,又稱滿語,是清朝官方語言,由滿族使用。
清朝語言與蒙古語同屬阿爾泰語系,與中古漢語也有相似之處。清朝時期,滿語被作為官方語言,在其統治的廣大地區推廣使用。
主要特點
特點 | 説明 |
---|---|
語序 | 主賓謂語序 |
名詞 | 有格變化,表示不同功能 |
動詞 | 有時態、語氣變化 |
形容詞 | 可置於名詞前或後 |
副詞 | 種類豐富,可修飾動詞、形容詞等 |
文字
清朝語言使用滿文,又稱旗文書,是一種拼音文字,由24個字母組成。滿文分為滿字和披甲文,披甲文為軍中專用,較為簡化。
推廣使用
清朝政府積極推廣滿語,制定了《清文鑑》、《繹雅》等辭書和教材,並在學校開設滿語課程。同時,要求官員熟練掌握滿語,並將滿語融入行政、司法和外交事務中。
近代衰落
19世紀末,清朝政府開始衰落,滿語的官方地位也隨之降低。漢語逐漸成為中國主流語言,滿語的使用範圍和地位大幅縮小。
現狀
目前,滿語主要由少數滿族人使用,主要分佈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地區。一些大學和研究院設有滿語專業或課程,但學習人數較少。滿語正面臨著語言復興的挑戰,保護和傳承其文化遺產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