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2 3 月, 2024

從成周到東周:周朝都城變遷

西周末年,周幽王不理朝政,寵愛妃子褒姒。犬戎族趁機入侵,導致周幽王被殺身亡,西周覆滅。

幽王之子周平王東遷洛邑,標誌著周朝正式遷入東周。東周持續了約五個半世紀,直到東周王室被逐漸削弱,被戰國七雄取代。

洛邑 洛陽 Play

周朝洛邑又稱成周,是西周時期重要的都城。周公攝政期間,為了加強對東部領土的控制,計劃在伊洛河畔建立都城洛邑。兩年後,周武王病逝,周公東徵平定叛亂後,才得以營建洛邑。

洛邑建成後,成為周朝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周公將殷人遷移至此,建立了新的統治體系。此時洛邑又稱為新邑、新邑洛等。後成王親政,在洛邑行祭祀,成周之名由此而來。

洛邑 洛陽

西周時期,成周規模宏大,城牆高大,設有宮殿、寺廟、住宅等建築。隨著周朝的發展,洛邑一度成為天下之都,四方諸侯朝拜。

東周時期,洛邑作為周朝的東都,依然是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但隨著周王室的衰落,洛邑的影響力也逐漸減弱。

東周末期,諸侯爭霸,中原地區紛爭不斷。前510年,周敬王修築新都於今洛陽白馬寺以東,沿用成周之名,俗稱東周。舊城則稱為王城,俗稱西周。

成周和東周見證了周朝的興衰,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都城。它們的遺址至今仍保存完好,向人們展示了周代文明的輝煌。

時期 都城名稱 別稱 現址
東周 東周 成周 洛陽白馬寺以東
西周 西周 王城 洛陽白馬寺以東
平王東遷後 成周 洛邑(今瀍河兩岸)
成王親政後 成周 洛邑(今瀍河兩岸)
西周建立 洛邑 新邑、新邑洛、新大邑、新國洛 洛邑(今瀍河兩岸)

洛邑洛陽:千年古都的歷史與人文風貌

洛邑洛陽,自古以來盛名不衰,被稱為「神都」「十三朝古都」。它位於中國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素有「九朝古都」、「牡丹之都」的美譽。

歷史沿革

洛邑洛陽在歷史上曾有過不同的名稱,諸如「洛」、「陽」、「雒陽」等。

年代 名稱 簡介
夏商 相傳大禹治水,在此築城,名為「洛水」
西周 成周 周武王滅商後,在洛水之陽築城,名為「成周」,為西周王朝都城
東周 東周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遷都於此,後為東周國都,故名東周
兩漢 洛陽 漢朝建立後,劉邦定都於此,改名為「洛陽」
三國 曹魏都城 三國時期,曹魏將都城遷至洛陽
西晉 西晉都城 西晉滅吳後定都於洛陽
北魏 北魏都城 北魏滅北涼後,遷都洛陽,並將洛陽改為「洛京」
隋唐 東都洛陽 隋文帝時期,設立「洛陽宮」,後唐朝定為「東都」
宋元明 陪都 宋朝、元朝、明朝時期,洛陽為陪都,稱為「東京」或「河南府」
豫省省城 清朝時期,洛陽為河南省省城
現代 洛陽市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洛陽成為直轄市,1954年改為河南省轄市

人文風貌

洛邑洛陽素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藴而聞名,擁有豐富的人文景觀。

1. 牡丹花

洛陽自古就有「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稱譽,素有「牡丹之都」的美譽。每年4月,洛陽都會舉辦盛大的牡丹花會,吸引無數遊客前來觀賞。

2.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約13公里處,是中國三大石窟之一,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石窟內有大量的佛教造像和碑刻,藝術價值極高。

3. 白馬寺

白馬寺位於洛陽市東約12公里處,是中國第一座官辦佛教寺院。相傳東漢永平七年(公元64年),印度高僧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來到洛陽,白馬寺由此而建。

4. 老城

洛陽老城始建於西漢時期,歷經千年的演變,保留了豐富的明清古建築。老城內的鼓樓、鐘樓、關林廟等景點,都是洛陽歷史文化的見證。

名人輩出

洛邑洛陽素有「名士之鄉」的稱譽,歷代名流層出不窮。

延伸閲讀…

雒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洛邑(周朝都城洛陽的古稱)

名字 朝代 簡介
老子 春秋 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 春秋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曹植 三國 魏國著名詩人
李白 唐朝 浪漫主義詩人
王維 唐朝 田園派詩人
蘇軾 宋朝 北宋文學家
朱熹 宋朝 理學家
白居易 唐朝 現實主義詩人

洛邑洛陽,一個文化底藴深厚、人文景觀豐富的千年古都。它承載著中華文明的輝煌歷史,展示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寶。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