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層別效用比率與價格計算
引言:
樓層效用,指各層樓提供不同程度的便利、景觀和避難等優勢,導致其價格差異。本文將探討如何利用樓層別效用比率來計算各層樓的價格。
樓層效用與價格:
樓層效用受高度影響,導致各層樓享有不同的便利性、景觀、防災和使用空間。因此,各層樓價格也會有所不同。


樓層效用比率計算:
計算樓層效用比率的基礎可以是最低價或最高價層樓的單價。例如,可將最低價層樓的單價設為100%,以此計算其他層樓的百分比。
以效用為基礎的定價:
效用反映使用者對樓層滿意程度,這是一種主觀、無法量化的概念。因此,價格或租金被視為另一種衡量效用的方式,效用越大,價格越高。
範例計算:
已知五層樓建築物總價為5,000萬元,各層樓基地持分相等。根據以下表格的樓層別效用比,計算各層樓的價格。
樓層 | 面積 (坪) | 樓層別效用比 | 價格 (萬元) |
---|---|---|---|
1F | 150 | 80 | 510 |
2F | 150 | 90 | 573 |
3F | 150 | 100 | 630 |
4F | 150 | 110 | 693 |
5F | 150 | 120 | 756 |
總價計算:
專有部分總價格 = 5,000 x 1,900 / (1,900 + 500) = 3,958 萬元
樓層別效用比計算:一棟大樓的價值評估
樓層別效用比計算是評估一棟大樓中不同樓層價值的關鍵指標,透過計算每個樓層的效用比,可以瞭解其相對價值和潛在租金收益。
什麼是樓層別效用比?
樓層別效用比是指某一特定樓層的淨可出租面積(NLA)與整棟大樓淨可出租面積的比率。換句話説,它表示該樓層在整棟大樓中的相對面積比重。
樓層別效用比的用途
計算樓層別效用比的主要用途包括:
- 評估樓層的相對價值:效用比較高的樓層通常具有較高的價值,因為它們提供了更多的可出租面積。
- 預測租金收入:效用比與租金收入密切相關,效用比較高的樓層通常可以產生較高的租金。
- 比較不同大樓:樓層別效用比可以幫助比較不同大樓的價值和潛在租金收益。
樓層別效用比的計算
樓層別效用比的計算公式如下:
效用比 = 某一特定樓層的淨可出租面積(NLA)÷ 整棟大樓的淨可出租面積(NLA)
淨可出租面積是指可以出租給租户的區域,不包括公用空間(例如電梯廳、走道等)。
樓層別效用比的影響因素
影響樓層別效用比的因素包括:
- 樓層高度:較高的樓層通常具有更高的效用比,因為它們提供更好的景觀和自然採光。
- 樓層面積:面積較大的樓層通常具有更高的效用比。
- 樓層 расположение:靠近電梯或大樓入口的樓層通常具有更高的效用比。
- 樓層用途:商業辦公室樓層的效用比通常高於住宅樓層。
示例計算
假設一棟大樓有 20 層,每層淨可出租面積為 1000 平方公尺,則某一特定樓層的效用比計算如下:
延伸閲讀…
該區分所有建物之地價分配率
樓層別效用比與地價分配率… – 估價師Good Job
樓層 | 淨可出租面積(平方面積) | 效用比 |
---|---|---|
1 | 1000 | 0.05 |
10 | 1000 | 0.10 |
20 | 1000 | 0.15 |
總結
樓層別效用比是評估一棟大樓中不同樓層價值的寶貴工具。它可以幫助投資者和房東瞭解每個樓層的相對價值,預測租金收入,並比較不同大樓。透過考慮樓層別效用比的影響因素,可以更準確地評估一棟大樓的整體價值和潛在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