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5 3 月, 2024

梔子:清熱利濕,瀉火除煩

梔子源於茜草科常綠灌木梔子花,主要分佈於我國華東地區。其果實,即山梔子,性味苦寒。入藥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

梔子 Play

梔子可用於治療多種病症:
* 温熱病熱邪犯心:煩悶不寧,可與豆豉同用,以宣泄邪熱。
* 血熱吐血、衄血、尿血:可涼血解毒,同白茅根、生地黃、黃芩等同用。
* 濕熱黃疸:清利肝膽濕熱,退黃疸。常用茵陳、大黃等同用。
* 熱毒瘡瘍:涼血解毒,消腫止痛。常配銀花、連翹、蒲公英等藥材使用。

此外,梔子中含有梔子素等化學成分,可促進胰島素分泌,改善糖尿病病情。

梔子

用量及注意禁忌:
* 一般用量為煎服,3~10 克。
* 梔子皮達表而清肌表之熱;梔子仁清內熱。生用瀉火;炒黑則止血。
* 脾虛便溏者不宜使用,因其性味苦寒,傷胃。

現代藥理:
* 具有利膽、降低膽紅素、解熱、鎮痛、鎮靜、降壓和止血作用。
* 對溶血性鏈球菌、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形態特徵:
* 梔子花常用於庭院觀賞。
* 其葉片翠綠有光澤,花朵白色芳香。
* 可通過扦插、壓條、分株或播種等方式繁殖。

別名及文獻記載:
* 山梔子、焦山梔、生梔子、支子、木丹、越桃、㮁桃。
* 《本經》: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
* 《藥類法象》:治心煩懊憹,心神顛倒,血滯而小便不利。
* 《本草衍義補遺》:瀉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熱厥心痛。

特點 描述
藥性 苦、寒
歸經 心、肝、肺、胃、三焦經
功效 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 温熱病熱邪犯心,濕熱黃疸,血熱吐血,熱毒瘡瘍
用量 煎服,3~10 克
注意 脾虛便溏者不宜使用

梔子:香氣迷人、用途廣泛的傳統中草藥

梔子,又稱梔花,是一種歷史悠久、應用廣泛的中草藥,以其香氣迷人而聞名。自古以來,梔子就作為藥材和庭園觀賞植物,廣泛運用於不同領域。

基本介紹

特性 説明
植物學名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科屬 茜草科梔子屬
形態 常綠灌木,可高達1-2公尺
葉片 對生,卵形或橢圓形,革質
花朵 白色雙瓣花,香氣濃鬱
果實 漿果,球形或橢圓形,熟時為黃色或紅色
分佈 原產於中國,廣泛分佈於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化學成分

梔子含有豐富的化學成分,主要包括:

  • 梔子苷:具有抗菌、抗炎和保肝的作用
  • 梔子酸:具有清熱瀉火和利尿的作用
  • 其他成分:揮發油、有機酸、糖類等

藥用功效

傳統中醫將梔子歸類於「清熱化濕」類藥材,認為其具有以下藥用功效:

  • 清熱:用於治療熱證,如發燒、口渴、咽喉腫痛等
  • 瀉火:用於治療肝火上炎,如牙齦腫痛、牙齦出血等
  • 利尿: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 保肝:用於治療肝炎、肝硬化等肝臟疾病

現代藥理研究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了梔子的部分藥用功效,如:

  • 抗菌作用:梔子苷具有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細菌生長的功效
  • 抗炎作用:梔子苷具有抑制炎性反應的功效
  • 利尿作用:梔子酸具有利尿和增加腎血流量的作用
  • 保肝作用:梔子提取物具有保護肝細胞、降低肝酶水平的功效

用法用量

梔子通常用於中藥湯劑或製成藥丸、藥粉等中成藥。其用法用量如下:

  • 湯劑:一般用量為6-9克,水煎服
  • 藥丸、藥粉:按產品説明服用

禁忌與注意事項

梔子雖然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但也有以下禁忌與注意事項:

  • 孕婦:梔子有瀉火通便的作用,孕婦不宜服用
  • 脾胃虛寒者:梔子性寒,脾胃虛寒者不宜長期服用
  • 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梔子與某些藥物可能會相互作用,服用前應諮詢醫療專業人員

其他用途

除了藥用價值外,梔子還有一些其他用途:

  • 觀賞:梔子花香氣濃鬱、花色潔白,是庭園觀賞的優良品種
  • 食品:梔子果實可以食用,可用於製作果醬、蜜餞等食品
  • 染料:梔子中含有梔子苷,可以作為染料使用,染出的顏色為黃色或紅色

總結

梔子是一種傳統中草藥,具有香氣迷人、用途廣泛的特點。其藥用功效主要包括清熱瀉火、利尿保肝,現代藥理研究也證實了其抗菌、抗炎等作用。梔子除了藥用價值外,還可用於觀賞、食品和染料等領域。不過,服用梔子時應注意其禁忌和注意事項,並在醫療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合理使用。

延伸閲讀…

梔子花

梔子_百度百科

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

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

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