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厚墓誌銘]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學家。七世祖柳慶,封濟陰公。高伯祖柳奭,曾為宰相,後遭誣陷遇害。父柳鎮,侍御史,後被權貴陷害貶官。子厚少時聰慧過人,早年進士及第。博學宏詞及第,授集賢殿正字。後因得罪權貴,輾轉貶官至柳州司馬。


貶謫柳州,子厚感時奮發,興修教化,為民請命。州民感其恩德,稱頌不絕。子厚體恤民情,廢除陋規,令貧民得以贖回抵押子女。觀察使將其政令推廣他州,近千人獲免為奴婢。
元和十年,子厚奉召回京,但旋即貶為連州刺史。子厚為友著想,甘願與同僚劉禹錫調換貶地,然未遂。後子厚被逐邊陲,才華未能盡展,抱憾而終。
子厚度量寬宏,樂助他人,不慕名利。遭貶後,無力挽救,終死於荒僻之地。子厚文采斐然,名垂青史,其才情與品格,後世推崇備至。
柳子厚年譜
- 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於柳州,年四十七。
- 十五年七月十日,歸葬萬年先人墓側。
- 曾經兩次奉詔回京,但都被遣出為刺史。
- 後例貶永州司馬,居閑益自刻苦,為詞章,泛濫停蓄,為深博無涯涘。
- 貞元十九年,由藍田尉拜監察御史。
- 順宗即位,拜禮部員外郎。
-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為刺史。
- 至其父時,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眾謂柳氏有子矣。
- 俊傑廉悍,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踔厲風發,率常屈其座人。
- 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
- 子厚有子男二人:長曰週六,始四歲;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
柳子厚仕途坎坷
- 侍御史
- 禮部員外郎
- 監察御史
- 藍田尉
- 柳州司馬
- 永州司馬
- 集賢殿正字
柳子厚的文學成就
- 詩
- 詞
- 賦
- 散文
柳子厚墓誌銘
前言
柳子厚墓誌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所撰寫,為紀念其弟子柳宗元而立的墓碑銘文。銘文文詞優美,情感真摯,表達了韓愈對柳宗元的深厚情誼和高度評價。
墓誌銘內容
段落 | 內容概述 |
---|---|
一 | 介紹柳宗元的生平經歷,包括其出生、求學、仕宦和貶謫。 |
二 | 描述柳宗元的貶謫生活,突出其堅毅不屈的精神和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懷。 |
三 | 讚揚柳宗元的文學才華,特別是其散文和詩歌,認為其為「文章之豪傑」。 |
四 | 表達韓愈對柳宗元的懷念和敬仰,認為後世應效法柳宗元的品格和精神。 |
特點分析
特點 | 説明 |
---|---|
迴環往復 | 文章首尾呼應,多次點題「文章之豪傑」,形成迴環往復的結構。 |
排比對偶 | 文中大量使用排比對偶的修辭手法,增強了文章的氣勢。 |
虛實結合 | 文章既有對柳宗元事蹟的具體描寫,也有對其精神品質的抒情,虛實結合,形象鮮明。 |
情深意切 | 韓愈對柳宗元的懷念和敬仰之情溢於言表,文筆感人肺腑。 |
影響
柳子厚墓誌銘是韓愈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宋散文的名篇。它不僅具有文學價值,還對後世文風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後學效仿的典範。
總結
柳子厚墓誌銘以其文辭優美、情感真摯、特點鮮明而著稱,是韓愈的傳世之作。它不僅紀唸了一位傑出的文學家,更傳承了寶貴的人文精神,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延伸閲讀…
柳子厚墓誌銘- 柳宗元
柳子厚墓誌銘_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