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許多朝代的宮女出身低微,而清朝則不然。宮女地位高,不得輕易責打,卻少有杖責事件。]
時代 | 起因 | 結果 |
---|---|---|
鹹豐朝 | 玫嬪杖責宮女 | 玫嬪降為玫常在,後再降為官女子,褫奪封號 |
乾隆朝 | 惇妃杖責宮女 | 惇妃被打死,乾隆帝震怒,將惇妃降為惇嬪,並賠償喪葬費和生活費 |
杖刑宮女:明朝後宮殘酷的刑罰
在明朝後宮,杖刑是針對犯錯宮女的一種嚴厲刑罰。杖刑宮女施行的過程極其殘酷,留下許多令人髮指的歷史記載。


杖刑的緣由
杖刑的主要目的是懲罰宮女違背宮規,或冒犯后妃、太監等高級宮人。輕微的過錯一般會處以「板子」或「棍棒」之刑,而對於嚴重的不端行為或犯罪,則會使用更殘酷的「杖刑」。
行刑過程
杖刑的執行地點通常在奉天門外。行刑時,宮女被剝去衣物,全身只留一件內衣。行刑的工具是一根長約六尺、粗約一寸的楠木杖。
執行者將宮女按倒在地,由一名太監用腳將其雙手固定在地上,另一名太監則用杖子猛烈抽打宮女的臀部和腿部。杖子揮舞得虎虎生風,每一下都發出沉悶的響聲。
施行杖刑的後果
杖刑對宮女的傷害極大。杖子抽打之下,宮女的身體會皮開肉綻,血肉模糊。重傷者甚至會當場死亡或因傷口感染而死。
即使僥倖活了下來,宮女也會承受嚴重的後遺症。杖刑留下的傷疤和殘疾會伴隨她們一生,讓她們在後宮的生活舉步維艱。
杖刑宮女的案例
明朝歷史上記載了許多杖刑宮女的案例,其中最著名的有:
宮女姓名 | 行刑原因 | 結果 |
---|---|---|
榮華 | 打碎皇后酒盞 | 被杖刑後死亡 |
李氏 | 與太監私通 | 被杖刑後流放 |
崔氏 | 咒罵皇后 | 被杖刑後賜死 |
杖刑宮女的數量
杖刑宮女的數量駭人聽聞。據記載,僅在明英宗時期,就有超過三千名宮女遭受杖刑。這個數字令人不寒而慄,反映出明朝後宮的殘酷和黑暗。
杖刑制度的廢除
杖刑宮女制度一直延續到明朝末年。1644年,清軍入關,推翻明朝。清朝建立後,廢除了杖刑宮女制度,改用鞭刑。鞭刑的執行方式相對温和,對宮女的傷害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