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香港首富的商業傳奇
時間 | 事件 |
---|---|
2022 | 捐助500萬港元資助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心胸痛症病人冠狀動脈電子斷層掃描血管造影診斷項目。 |
2021 | 向97,000名醫管局仝人贈送港幣200元百佳現金券,表達對其守護港人健康的感激。 |
2021 | 捐助4,000萬港元的寶血醫院全膝關節置換手術計劃第二期,惠及逾500名患者。 |
2021 | 資助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設立李嘉誠內科醫學獎學金。 |
2021 | 捐助500萬港元予「香港航能」為殘疾人士提供學習駕駛帆船的機會。 |
2021 | 捐助400萬港元資助香港腎臟基金會「家居血液透析」項目。 |
2021 | 捐助3,000萬港元提升中大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科研空間和設施。 |
2021 | 向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捐贈100萬加元,資助脊髓損傷治療研究。 |
2021 | 捐款2,000萬港元資助寶血醫院(明愛)全膝關節置換手術計劃。 |
2021 | 宣佈向兩位諾貝爾醫學和化學獎的華裔病毒學家頒發等值於霍頓教授獎金的38萬美元。 |
2020 | 捐助500萬港元資助《香港志》編纂工程。 |
2020 | 捐助300萬港元救助油麻地唐樓大火死傷者,並支持香港潮州商會百週年慶典活動。 |
2020 | 捐助1.7億港元予四間本地大學,支持多個科技項目。 |
2020 | 捐款1億元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支援全球各地醫護人員。 |
2020 | 推出合共逾2億港元的《愛能助》醫療計劃,為「夾心基層」的病患者提供經濟支援。 |
2020 | 捐助10億港元幫助香港中小企業步出營運困境。 |
2019 | 捐助100萬美元為日本大地震災區提供援助。 |
2019 | 參與反修例運動,宣佈捐助10億港元幫助香港中小企業。 |
2011 | 擔任長江集團主席職務,帶領集團穩步拓展和多樣化業務。 |
2010 | 長江集團和記黃埔合併為長江和記實業(長和)。 |
2009 | 捐助1億元予上海世博會中國館。 |
2008 | 汶川地震後捐贈1.3億元人民幣。 |
2007 | 捐贈1億新加坡幣給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 |
2006 | 香港大學醫學院更名為「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
2005 | 捐助10億港元予香港大學醫學院。 |
2005 | 在加拿大建立長江商學院,中國第一所實行教授治校的商學院。 |
2004 | 印度洋大地震中捐贈300萬美元賑災。 |
1999 | 捐贈4千萬港元予香港公開大學,支持職業進修。 |
1997 | 捐贈1000萬美元予北京大學圖書館,支持新圖書館建設。 |
1991 | 向英國保守黨捐贈10萬英鎊作為競選費用。 |
1991 | 捐贈1.05億元予中國殘聯,幫助農村肢體殘缺者。 |
1989 | 上半年,把鴨脷洲發電廠重建為大型屋苑「海怡半島」。 |
1989 | 1989年上半年,把鴨脷洲發電廠重建為大型屋苑「海怡半島」。 |
1988 | 捐贈1200萬港元興建兒童骨科醫院。 |
1987 | 首次登上《富比士》富豪排行榜。 |
1987 | 捐贈5000萬港元在跑馬地等地建立3間老人院。 |
1987 | 投資200萬港元建設潮汕體育館。 |
1986 | 透過家族公司和和黃,以32億元收購赫斯基能源石油公司52%股權。 |
1985 | 以29.05億元收購置地名下香港島區及南丫島的電力供應商香港電燈公司34.9%股權。 |
1981 | 撥港幣1億元創立汕頭大學,至今投資已超過120億港元。 |
1981 | 1981年,創立廣東省全方位及中國唯一私人資助的公立大學——汕頭大學,是基金會的核心項目,至今支持汕大發展的款項達120億港元,同時是推動中國高校教育改革的平台。 |
1980 | 成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非執行董事。 |
1979 | 以長江實業收購和記黃埔22.4%股權。 |
1972 | 長江地產改為長江實業有限公司,申請上市。 |
1971 | 成立長江地產公司。 |
1970 | 收購持有希爾頓酒店和青洲英泥控制性股權。 |
1963 | 與表妹莊月明結婚。 |
1960 | 在柴灣興建工業大廈。 |
1958 | 股票認購超過發行額65.4倍;土地儲備上升逾20倍,開始快速累積財富。 |
1958 | 成功控制和記黃埔,在工廠區購入土地,興建工業大廈。 |
1957 | 以長江實業向香港上海匯豐銀行購入和記黃埔22.4%股權。 |
1950 | 成立長江塑膠廠。 |
1943 | 父親李雲經去世,臨終留下遺言。 |
1940 | 全家遷居香港。 |
1939 | 日機轟炸潮汕,學校停課。 |
1928 | 李嘉誠出生於廣東省潮安縣北門街面線巷。 |
李嘉誠:香港商界巨擘
李嘉誠,香港著名的企業家和慈善家,在全球商界享譽盛名。作為長江實業集團的創始人,李嘉誠的商業帝國橫跨各個領域,包括房地產、零售、電信、基礎設施和能源。
背景和早期生涯


李嘉誠出生於1928年,在廣東省潮州潮安縣一個貧困的家庭。二次世界大戰後,他移居香港,開始創業。他最初從事塑膠花生意,但很快意識到房地產的潛力。
長江實業和房地產帝國
1958年,李嘉誠創立了長江實業有限公司。透過一系列成功的房地產開發專案,長江實業迅速成長為香港最大的房地產公司之一。李嘉誠採取了「養地」策略,長期持有土地資源,等待升值再出售獲利。
多元化業務
除房地產外,李嘉誠也積極擴展集團業務至其他領域:
領域 | 主要企業 |
---|---|
零售 | 和記黃埔、屈臣氏 |
電信 | 和記電訊香港、和記環球電訊 |
基礎設施 | 長江基建、長江實業地產 |
能源 | 和記港口、和記能源 |
慈善事業
李嘉誠熱衷於慈善事業,建立了李嘉誠基金會,資助教育、醫療保健和文化活動。他還捐贈了大量資金支持災害救助和社區發展。
個人財富
李嘉誠是全球最富有的華人之一,根據福布斯,他的個人財富估計超過350億美元。儘管如此,他保持低調的生活方式,以勤奮、節儉和務實而聞名。
經營哲學
李嘉誠的經營哲學以以下原則為中心:
- 長遠眼光:專注於長期投資和價值創造。
- 風險控制:謹慎管理風險,避免過度槓桿。
- 順勢而為:把握市場趨勢,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 以員工為本:重視員工的福利和發展,相信人才的價值。
企業繼承
2018年,李嘉誠將長江實業集團主席職位傳承給了他的長子李澤鉅。李澤鉅延續了父親的經營哲學,並帶領集團繼續成長和多元化。
國際影響
李嘉誠的商業帝國和慈善事業不僅在香港,也在全球各地產生了重大影響。他曾擔任過多國的經濟顧問,並獲得了眾多國際獎項。
結論
延伸閲讀…
李嘉誠基金會捐款逾7000萬元支援本地醫療及社福機構抗疫
李嘉誠的創業奮鬥故事
李嘉誠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企業家和慈善家,他的一生充滿了非凡的成就。他的商業敏鋭度、長遠眼光和堅守原則,使他成為當今最受尊敬和最成功的商人之一。他的遺產將繼續激勵未來的企業家和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