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精簡》
八卦的發源與六十四卦的形成


從北宋邵雍的八卦圖衍生而來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圖,是《易經》重要的奠基。根據邵雍的説法,八卦是根據《易傳》中「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等論述繪製而成的。然而,也有學者認為伏羲氏可能先畫出三畫的爻,再推演出八個卦象。
六十四卦與二十四節氣
六十四卦共分為六十個,與二十四節氣相匹配。
萊布尼茨與易經
17世紀末,萊布尼茨通過法國傳教士白晉瞭解到邵雍的先天六十四卦圖。他驚訝地發現,這種圖形與他創建的二元運算(二進制)有許多相似之處。萊布尼茨對《易經》大加讚賞,並將其思想融入到布爾代數的發展中。
易傳序卦傳
《易經》中的《序卦傳》描述了六十四卦的順序和排列邏輯: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錯。」
卦象與六十四卦表
下面的表格展示了六十四卦的名稱及對應的卦象:
卦名 | 卦象 |
---|---|
乾 | — |
坤 | — |
震 | — |
離 | — |
巽 | — |
坎 | — |
艮 | — |
兑 | — |
姤 | — |
遯 | — |
否 | — |
觀 | — |
剝 | — |
復 | — |
臨 | — |
泰 | — |
大壯 | — |
夬 | — |
乾 | — |
應 | — |
速 | — |
蠱 | — |
謙 | — |
豫 | — |
隨 | — |
躉 | — |
中孚 | — |
小過 | — |
解 | — |
離 | — |
同人 | — |
大有 | — |
益 | — |
噬嗑 | — |
賁 | — |
大畜 | — |
頤 | — |
大過 | — |
鼎 | — |
震 | — |
復 | — |
井 | — |
革 | — |
明夷 | — |
家人 | — |
大畜 | — |
鹹 | — |
恆 | — |
大過 | — |
遁 | — |
泰 | — |
大壯 | — |
夬 | — |
純 | — |
剝 | — |
復 | — |
臨 | — |
觀 | — |
訟 | — |
兑 | — |
離 | — |
萃 | — |
升 | — |
困 | — |
井 | — |
革 | — |
震 | — |
旅 | — |
艮 | — |
損 | — |
恆 | — |
大過 | — |
屯 | — |
蒙 | — |
坎 | — |
易經卦象: 古典智慧中的象徵符號
卦象的起源
易經卦象是中國古典著作《易經》中所描述的象徵符號系統。它們起源於上古時期,最初被用於占卜,後逐漸發展為哲學和倫理思想表達的終極方式。
卦象的結構
卦象由六條水平平行線組成,每條線稱為「爻」。爻有陰陽之分,陽爻用實線表示「—」,陰爻用虛線表示「–」。根據爻的排列組合,可形成64個不同的卦象,稱為「六十四卦」。
卦象的象徵意義
每個卦象都代表著一個特定的概念或象徵意義,如乾、坤、巽、離、震、坎、艮、兑。這些象徵意義往往與自然現象、社會關係或人類行為有關。例如:
卦象 | 象徵意義 |
---|---|
乾 | 天、陽剛、長男 |
坤 | 地、陰柔、長女 |
巽 | 風、入、順 |
離 | 火、明、麗 |
震 | 雷、動、奮 |
坎 | 水、險、陷 |
艮 | 山、止、 сми |
兑 | 澤、悦、説 |
卦象的占卜應用
卦象在傳統上被用於占卜,即預測未來或探究事物發展規律。占卜時,通常使用龜甲或蓍草進行隨機抽取,得到一個卦象。透過卦象的象徵意義和爻位變化,佔者可以推測事物的吉凶和發展趨勢。
卦象在哲學中的運用
除了占卜用途外,卦象還在哲學思想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被認為是宇宙運行規律的象徵,體現了「天道酬勤」、「陰陽和諧」、「易變否泰」等哲學觀念。
結語
易經卦象是一個古老而博大的象徵體系,它不僅在占卜中發揮著作用,更藴含著豐富的哲學智慧。透過對卦象的深入理解,我們可以領悟自然與人性的規律,並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時尋求啟發和引導。
延伸閲讀…
易經六十四卦詳解-周易64卦圖文詳解完整版
易經六十四卦